晨跑時點開音頻APP提神,入睡前聽著音頻催眠……“耳朵經濟”走進了消費者的日常生活。9月13日晚,喜馬拉雅向香港聯(lián)交所提交上市申請,沖刺“耳朵經濟”第一股。上半年,喜馬拉雅月活躍用戶達2.62億,手機應用用戶的日平均收聽時長從2018年的123分鐘增至今年上半年的146分鐘。不過,在喜馬拉雅收入攀升的同時,也一直在“燒錢”,至今未實現(xiàn)盈利,虧損額有所收窄。
月活躍用戶超2億
日均收聽146分鐘
據招股書,喜馬拉雅稱是中國最大的在線音樂平臺,為內容創(chuàng)作者和用戶搭建了互相連接交互的平臺,引領以音頻為特色的“耳朵經濟”。
招股書顯示,2018-2020年喜馬拉雅的營收分別為14.8億元、26.97億元、40.76億元,同期凈虧損則分別為7.55億元、7.47億元、5.39億元。2021年上半年,喜馬拉雅雖然在營收上收入25.13億元,同比增長56%,但虧損了3.23億元。
喜馬拉雅的平均月活躍用戶數,2021年上半年為2.62億(包括移動端平均月活躍用戶1.1億),且移動端應用的日平均用戶收聽時長從2018年的123分鐘,增至2021年上半年的146分鐘。
用戶群也在擴大。招股書披露,截至2021年6月30日,其約24%用戶是80后,28%是90后,25%是00后。
據招股書,其營業(yè)成本主要包括內容創(chuàng)作者的收入分成和購買版權的內容成本,目前喜馬拉雅已經與140家出版商建立合作,與閱文簽訂了20年在線音頻授權。此外還與德云社、吳曉波等演藝團隊或作家建立合作。
“耳朵經濟”時代到來
物聯(lián)網、車載場景將帶來巨大機遇
喜馬拉雅指出,“耳朵經濟”時代已經到來。雖然音頻行業(yè)在過去幾年中迅猛增長,但音頻的真正價值才剛剛開始顯現(xiàn)。此外,蓬勃發(fā)展中的物聯(lián)網及車載場景,會為“耳朵經濟”的繁榮發(fā)展帶來巨大的機遇和無限的可能。
資料顯示,在線音頻賽道逐漸熱門,互聯(lián)網巨頭紛紛入局,2020年4月,騰訊音樂發(fā)布全新長音頻品牌“懶人暢聽”,包括有聲小說、故事兒歌、情感綜藝等多種內容。2020年12月,微信也上線了“微信聽書”功能。2020年6月,字節(jié)跳動推出“番茄暢聽”、“番茄小說”APP等產品。2020年9月,快手推出了播客類APP“皮艇”。同月,網易云音樂上線“聲之劇場”。
在招股書中,喜馬拉雅介紹了在線音頻與其他形式的內容相比的特點:24 小時全覆蓋,場景高度多樣化。最常見的收聽場景包括睡前、運動、學習、工作、體育鍛煉和做家務等。用戶花在在線音頻內容的時間占其花費于整體在線內容的時間比例逐步增加。據灼識咨詢的資料,有關比例自2016年的1.1%增加至2020年的4.4%,并預計2025年增至17.5%。
根據灼識咨詢的資料,就平均月活躍用戶而言,中國在線音頻市場于2020年至2025年的預期符合年增長率為28.9%,移動端、物聯(lián)網及車載場景的平均月活躍用戶規(guī)模預計在2025年增長至8.93億。收入預計將由2020年的131億元增長至2025年的1038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51.3%。
可想而知,“耳朵經濟”精彩繼續(xù),而隨著各個巨頭的加入,行業(yè)競爭也將更加激烈。(記者 馬燕)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