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廣州市教育局主辦的“巧手妙思,藝韻羊城”中小學生藝術實踐工作坊現場展示活動中,廣州市美術中學(以下簡稱“廣州美中”)的“非遺傳承社藍染藝術工作坊”廣受贊譽。學校依托社團“非遺傳承社”開設了中國式漚藍法傳統藍靛泥膏制作課、傳統染缸原理課,學生運用扎染、型染、蠟染等混合技法制作各式各樣具有現代審美的衣服、圍巾、飾物等,彰顯藝術個性,傳遞美育精神。在廣州美中,一共有18個學生社團,這是學校“與美同行”特色課程的有益補充。社團活動以學生興趣為中心,指導老師帶領著大家不斷開闊視野,提升綜合素質,五育并舉全面培養學生。
課堂之外,大開眼界
藝術與文化科有機結合
板藍根除了有藥用價值外,還能做什么呢?原來它的葉子可提取靛藍色素。用板藍根染成的靛藍布料用來做衣服,不僅顏值高,還有消炎、防過敏等保健功效。
從板藍根中提取色素,并制作成各種實用的藝術品,這是廣州美中草木藝創社團的一個簡單案例。社團從2016年創辦至今,一直堅持“藝術源于自然,科學跨界藝術”的理念,獲得了無數榮譽:曾獲得2017年廣州市“十佳學生社團”稱號;社團指導老師葉小云主持的國家級子課題、廣州市“十一五”課題、廣州市科技創新教育項目均獲得優等;多篇論文在廣州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等活動中獲獎。
葉小云是廣州美中的生物老師,最初創辦這個社團,她就是希望能夠激發學生們對生物學習的興趣,將生物與藝術相結合,真正學以致用。
學校有不少社團都是文化科老師指導,目的在于在課堂之外通過有趣的活動,探索各學科與藝術的跨學科融合。數學老師吳景峰指導的藝數社,通過有趣、充滿挑戰性的數學活動,鍛煉和提升學生們的思維能力,并提高藝術素養與數學素養。
葉小云說:“學生在社團活動中的熱情參與,既培養了學生的科學核心素養,又有效地啟發了藝術創新思維,是科學與藝術跨界的新嘗試。還讓學生樹立了可持續發展觀念,在生活中發現美、體驗美、創造美、分享美。”
廣州美中校園改造后,原來一片荒涼的后山如今生機勃勃,還特別開辟了一塊菜地作為學生的勞動實踐基地,種植了不少可以提煉色素的植物,并且還有一口大染缸,從植物種植到色素提煉再到作品的生產,師生們都“自給自足”,實現了美育、科技教育、勞動教育和健康教育的完美融合。
癡人說畫,追求極致
興趣與比賽,一個都不能少
說起廣州美中后山那口大染缸,不得不提學校非遺傳承社的指導老師邱燕莉。草木染,一種古老的染色技法,以自然中的花草木葉為染材,把大地的色彩、四季的繽紛,染進布里,穿在身上。而這些植物變成顏料的自然循環,只需要在一口染缸內完成。邱燕莉在家里,在學校的后山上都“養”了一口有脾氣的大染缸。
為了改進草木染的技藝,她曾去過中國廣西、云南、臺灣及日本等國家和地區學習過,還深入貴州貴定縣,與當地居民共同生活了大半年;為了種出喜好山地的馬藍草,她不斷地嘗試和改進研究,每天拿著PH試紙測試酸堿度、抱著植物不停地移植……
高二(3)班學生陳慧瑩說,她加入“非遺傳承社”最初是被藍色深深吸引,“手工染的衣服穿在身上瞬間有了溫度感,與機器制造的感覺完全不一樣。”但她真正體驗了全過程后,不得不感慨手工藝人的不容易。“我們藍染的整個流程——構思、起稿、扎染、著色、晾干、退蠟,到最后的成型,需要一周時間,有時受天氣影響,甚至需要幾周的時間。每一個步驟都要花費很多時間,這特別考驗我們的耐心,但在整個制作過程中,我們覺得非常治愈,這是學習之余心靈休憩的地方。”
邱燕莉說:“傳統染缸是我的執念,我在廣州,就在廣州做傳統染缸,去貴州就在貴州做,人在哪里缸伴隨著我。與生物科合作做課題,和動漫社聯合做特別節目,充分體現了學校大家庭的學科交疊和融合。”
廣州美中很多老師都對藝術追求有著自己的執念,已經成名多年的漫畫家、廣州美中最受歡迎的老師之一張慶也是如此。從2003年學校開設漫畫選修課開始,張慶就收獲了無數學生粉絲。2013年,動漫選修課取消,在學生們的一致要求下,張慶老師帶領大家成立了ART動漫社,這是學校最受歡迎的社團。
高二(1)班學生董令達班里一半的同學都報了動漫社。“雖然我們對漫畫都很熟悉,但真正自己來創作時,才知道原來要學的東西有很多。張老師每節課都會講很多我從未了解過的東西,畫動漫不僅是畫一個動漫形象,還要有一個故事,要有設定和世界觀,要有劇本等。這些對我們創作漫畫啟發特別大。”
張慶老師指導的學生每年參加“中國動漫小金龍獎”幾乎包攬了一等獎,這讓學生更加有動力堅持漫畫創作。
藝術追求,匠人精神
鍛煉綜合素質,提前感受大學專業
廣州美中的版畫社今年才開,但吸引了不少以后想在大學專修版畫專業的學生。版畫社指導老師周潔純老師是中國美術學院版畫系碩士畢業,她認為,開辦這個社團,是想讓學生多一個嘗試,多一種選擇,多一個動手操作的實踐場。“通過版畫學習,能夠提高學生的藝術觀察力和藝術造型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素養。藝術很講求匠人精神,匠人精神就是慢工出細活,版畫尤其如此,版畫的制作過程要求細致,也很煩瑣,急不來。”
周潔純說:“版畫系是美術院校的一個大類專業,學生們提前感受了這個專業,對他們今后學這個專業會有幫助的。”
廣州美中老師尹昭認為:“我們的學生有很多想法和技能,在社團可以有展示的機會,在與同學們的相處中,各種綜合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如今社會需要不同的人才,積極參加社團活動的學生會更加符合未來人才綜合性、多元化的選拔標準。”
后記
他們在用對生活的熱情,去創造奇跡
法國作家福樓拜說:“科學與藝術在山腳下分手,在山頂上匯合。科學與藝術之間的關系互補又統一,都是在用對生活的熱情去創造奇跡。”廣州美中師生在開展社團活動和研究性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的精神和態度,非常好地詮釋了這句話。
葉小云老師和她指導的草木藝創社一直致力于科學與藝術的跨學科融合,讓美育、科技教育、勞動教育、環保非常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邱燕莉和張慶老師這對“癡人說畫”組合,完全把藝術融入進自己的生命,為了追求自己心目中真正的藝術,跨越再多困難都在所不惜,他們極高的藝術追求也感染了學生,讓學生們在中學時代就保有極高的審美水準。藝術之于生活,就是讓人感受到美,感受到幸福,最終獲得心靈的治愈,創造美好的生活。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