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培訓學習,我意識到即便沒有完善的硬件設備,利用一些教學平臺或虛擬仿真平臺,同樣可以為學生上好人工智能課。”廣州市回民小學胡老師說。
為提升中小學教師人工智能素養,推進人工智能教育在中小學全面開展,近日,在廣州市教育研究院指導下,由廣州教育學會主辦的廣州市中小學人工智能課程師資培訓基礎班(第一期)在廣州市信息技術職業學校拉開帷幕。
高效補充人工智能課程師資力量
“廣州市將于2023年在全市3—8年級開設人工智能課程,需要大量師資,組織現有的信息技術和科學老師進行培訓,較為高效。”廣州市教研院教研員劉載興表示。
培訓組織市內超過50家中小學校、近60名中小學人工智能課程教師參加,是繼今年8月廣州市教研院組織的中小學人工智能課程線上師資培訓后,第一次全市人工智能課程線下師資培訓班。
本次培訓師資隊伍強大,由華東師范大學教育信息技術系專家博士、廣州市中小學人工智能課程團隊成員、中等職業學校優秀人工智能教師及企業專家組成。
為提高中小學人工智能課教師的教學能力,做好中小學人工智能課程配套支持服務,課程設計為期8天,共64個課時,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為教師提供從理論到實踐、從技術到應用的知識技能培訓。
本次培訓還邀請了《中小學人工智能課程開發標準(試行)》(下稱《標準》)制定的委員會成員,就《標準》進行介紹與分析,分享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專業委員會在全國征集、合作學校人工智能教學的精品案例。
大量案例教學為培訓提質增效
“培訓配以大量實驗教學案例,方便學員回校開展實驗教學。此外,培訓特別注重引導學員學以致用,還根據教材開展案例教學,幫助學員回校后直接實施教學。”劉載興說。
為了讓老師學以致用,真正解決人工智能課程開課所存在的困難,培訓基于廣州版人工智能教材,全范圍覆蓋3—8年級設計案例;從人工智能通識理論出發,大量加入課程教學案例設計環節。
“參加這次培訓,我感覺收獲很多,課程鼓勵教師將所學知識和技能應用于日常教學中,幫助我們精心設計教學,開發教學資源。”胡老師表示。
隨著廣州市教育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的不斷推進,加大人工智能課程師資培訓力度,將成為廣州市人工智能普及工作的重要工作之一。
在胡老師看來,教授人工智能課程,有助于拓寬學生視野,引導學生辯證看待人工智能技術,激發學生探索人工智能的興趣。
2019年5月,廣州市成功入選全國“智慧教育示范區”,人工智能課程教育、AI+智慧教學成為廣州創建全國智慧教育示范區的重要工程。
此前,由廣州市教育研究院編寫的《人工智能》中小學教材,作為全國首套經省級教材審定部門審定通過的中小學人工智能地方教材,已在147所學校開展試點,并于2021學年納入全市免費教材目錄,開展普及推廣。
劉載興表示,接下來,廣州市將按照“市—區—校”三級培訓體系聯同高校、教研機構、企業,齊心協力開展大規模中小學人工智能課程師資培訓,為相關課程提供充足的教師資源。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