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首鋼園拍到了星軌!”每每說起這段經歷,62歲的攝影愛好者張全躍都很激動,“這也說明北京的天兒越來越好了!”
張全躍的感覺昨天有了數據支撐。近日,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發布了《2021年北京市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以下簡稱《公報》)。2021年,北京市空氣質量首次全面達標,地表水水質持續改善,土壤環境狀況保持良好,聲環境質量保持穩定,輻射環境質量保持正常,生態環境狀況持續向好,萬元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保持全國省級最優水平。
張全躍來北京工作30多年了。退休后,他就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攝影上,成為了一名攝影愛好者。在他的鏡頭下,出現最多的就是美麗鄉村和北京的生態環境變化。“北京的藍天越來越多了,我拍攝的創作欲望也越來越高。”去年,光是首鋼園,他就去了不下十趟,留下了幾千張照片。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南方人,剛來北京時,對于北京雪后一層煤灰覆地的印象,張全躍記憶猶新。這些年,他明顯感覺到了北京生態環境的變化,尤其是他熱愛拍攝的京西地區,環境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首鋼搬遷、京西熱電廠的轉型等等,都讓京西地區越來越“綠色”。
提起去年最滿意的作品,張全躍說非它莫屬——在首鋼園拍到了星軌!攝影圈的人都知道,拍到星軌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事兒,特別是在北京城里,更是難得一遇。“能拍到星軌有很多綜合因素,但最關鍵的就是大氣要通透,能見度非常好才行。”之前他拍到星軌,還是在遠離污染源的郊區,現在在首鋼園就能拍到,張全躍很是興奮,“這也說明北京的天兒越來越好了!”
北京的空氣質量是在持續改善。《公報》顯示,2021年北京市空氣中細顆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年平均濃度分別為33微克/立方米、3微克/立方米、26微克/立方米、 55微克/立方米;一氧化碳和臭氧濃度分別為1.1毫克/立方米、149微克/立方米。各項大氣污染物協同改善,首次實現主要污染物全面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優良天數達到288天,占比78.9%;重污染日8天,同比減少2天。其中,一級優天數達到114天,藍天底色更純、含金量更足,空氣質量改善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譽為“北京奇跡”。
單純從數據上看,PM2.5年平均濃度從2020年的38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21年的33微克/立方米,不過是幾微克級別的變化,但反映到實際環境改善成果上,卻是里程碑式的突破,這意味著北京市自1998年大規模開展大氣污染治理工作以來,經過二十多年的艱苦奮斗,空氣質量首次實現全面達標。
2021年,河流數據表現亮眼,實現了“優增劣減”。2021年,密云水庫、懷柔水庫等城市主要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持續達到國家標準;地表水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全年共監測五大水系有水河流97條段,I-III類水質河長占比增加到75.2%,無劣V類河流。永定河等五大主干河流26年來重現“流動的河”并貫通入海。
“天不言而四時行,地不語而百物生。”北京市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大都市之一。2021年北京市生物多樣性調查實地記錄了65種自然和半自然生態系統群系,包括森林、灌叢、草叢、草甸與草原、濕地等類型;階段性調查實地記錄各類物種3702種,2020年至2021年累計記錄6283種。實地記錄北京新記錄物種17種,其中中國新記錄物種6種,均為大型真菌。
2021年北京市生態環境質量指數(EI)為70.8,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持續提高,山巒層林盡染,平原藍綠交融,城鄉鳥語花香的自然美景已經融入了北京市民的生活。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