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北京市生態環境局介紹,北京市作為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大都市之一,近年來多部門共同推動做好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2021年,首次開展了全市集中建設區生態環境質量評價,結果顯示生態環境狀況良好。其中,中心城區的植被覆蓋指數優于全市集中建設區的平均值,東城區、西城區綠地服務指數分別位居全市第一、第二。
北京市生態環境局自然生態保護處處長曹志萍介紹,評價體系首次納入了綠視率和自然岸線保有率指標。綠視率是集中建設區評價體系的一項特色指標,是城市更新生態保護修復效果的表征之一,反映了在既有城市綠地基礎上,結合實際開展見縫插綠、疏解建綠、微小綠地建設的成效,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生態質量。自然岸線保有率指標的提出有利于促進科學開展生態修復,增強河湖岸線連通性,構建近岸地帶物種棲息地,為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良好自然條件,努力實現“人水和諧”。經過評價,2021年全市自然岸線保有率為67.9%?!?021年北京市生態環境狀況公報》表明,永定河、潮白河、溫榆河等重要河流自然岸線保有率為75%以上。
2021年,海淀區和懷柔區被命名為第五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平谷區被命名為第五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截至目前,北京市生態文明示范創建已覆蓋延慶、密云、門頭溝、懷柔和平谷等五個生態涵養區,并延伸到中心城區。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