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浪滾滾穗飄香,“豐”景美如畫。今年順義區夏收小麥面積全市第一,達到了12.16萬畝,6月18日上午,北京市小麥開鐮活動在順義區趙全營鎮去碑營村舉辦,隨著陣陣轟鳴聲,1200余臺農機出征“三夏”的圖景徐徐展開。
(相關資料圖)
小麥收割機正在作業。
與2021年相比,今年全區小麥種植面積增加了約4萬畝。一片片金色的麥浪隨風翻滾,4臺小麥聯合收割機、2臺玉米播種機同時作業,在趙全營鎮去碑營村的麥田里,北京興農天力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的機手們熟練地駕駛收割機在其間穿梭,一穗穗小麥進入割臺切割、喂入、傳送、脫粒,一簇簇麥稈被粉碎還田,在地頭金黃色的麥粒順著傳送帶倒入拉運車。去碑營村小麥種植面積3000余畝,該地塊位于都市型現代農業萬畝示范區內,在使用圓形噴灌機灌溉、水肥一體化技術的核心區域,市農業技術推廣站組織專家對小麥測產,畝穗數達64萬、穗粒數29粒,千粒重預計為42克左右。市農業技術推廣站副站長、推廣研究員王俊英表示,經測算,預計這個區域小麥畝產理論產量可達650公斤左右,創造了該示范區小麥高產紀錄。
整齊劃一的小麥收割機車隊正在有序作業。
“三夏”搶收搶種,猶如龍口奪食。北京興農天力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總經理陳國龍為這場“戰役”做足了準備。33臺農機設備已調整到最佳狀態,機手們經過專技、安全、防疫、機損等培訓,作業效率達到最優。該合作社1萬畝小麥分布在趙全營鎮、高麗營鎮、南法信鎮、龍灣屯鎮、楊鎮等地。“今年將迎來大豐收,核心地塊畝均可達550公斤,與去年相比增加100公斤。”陳國龍分析說,這歸因于土壤墑情比較好,市、區農業主管部門的技術指導,現代化農機設備的使用也助力了農作物的增收。
位于趙全營鎮的都市型現代農業萬畝示范區小麥已經成熟。
小麥經傳送筒倒入運糧車。
記者在麥收現場看到,收割機完成小麥收割后,7臺免耕播種機即刻上陣,一邊開溝、一邊施肥、一邊撒種,玉米播種過程一氣呵成。陳國龍介紹,合作社今年夏收夏種將在本月23日至25日完成。
玉米播種機正在播種。
順義區暢通農機具調配供需渠道,組織農機合作社、農機大戶投入小麥收割機、玉米免耕播種機、拖拉機等機具1200余臺,鼓勵實行跨區域、社會化服務,滿足“三夏”生產需要。北京萬順旺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的11臺收割機已奔赴各鎮搶收,合作社理事長馬鳳山介紹,合作社肩負著10余個鎮4萬畝農田的麥收和夏種任務。
農業技術人員正在為小麥測產。
順義區向7家區級部門以及19個鎮全面部署生產工作。同時,由區農業農村局牽頭成立順義區糧食蔬菜生產工作領導小組,做好服務保障、督導檢查等工作。順義區成立8個督導小組,建立“兩報一查”(日匯報、日通報、日督查)工作機制,完善日調度機制,堅持問題導向,強化部門聯動,壓緊壓實“三夏”生產責任。由區農業技術綜合服務中心牽頭成立的“三夏”生產與科技服務保障工作組正在積極推廣糧食栽培、植保等實用技術,全面服務“三夏”生產各項工作。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