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西城區(qū)旌勇里胡同有一座坐北朝南的祠堂,名為旌勇祠。這座始建于1768年的祠堂,正進行著自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首次大修。北京市文物古建工程公司專家組成員李永旺是這次修繕項目的技術(shù)負責人,國慶假期,李永旺仍和修繕團隊一起研究設計圖紙,討論技術(shù)細節(jié),推敲修復方案。
2021年11月份,剛接到修繕項目的李永旺,便開始查閱海量資料,了解旌勇祠背后的歷史,找尋同類型的古建筑修復樣例,構(gòu)思修繕計劃。此次修復工程的施工面積約3000平方米,修繕包括旌勇祠的三間正門、碑亭、東官房、西庫房、戟門、享殿和東西兩廡以及地磚等主要部分。
5米高的腳手架上,七八名工人正穿梭于旌勇祠側(cè)門的屋頂上,有人鋸木、有人打磨、有人刷漆。修復現(xiàn)場,李永旺始終和工人們站在一起,給予他們技術(shù)指導,并監(jiān)督修復質(zhì)量,絲毫不敢馬虎。李永旺坦言:“古建修繕工作十分辛苦,日出而作,干到天黑。這一切努力,都只為了旌勇祠能夠更早地以美輪美奐的原貌,呈現(xiàn)世人。”
目前,文物古建公司旌勇祠項目部已經(jīng)完成了旌勇祠的碑亭、享殿的琉璃瓦面等修復任務,如進展順利,預計明年8月將完成全部的修繕工作。
從1978年投身文物建筑的修繕保護工作至今,李永旺從沒有離開過工地,勤勤懇懇扎根修復一線。40多年來,他參與過白塔寺、孔廟、紫竹院行宮等大大小小數(shù)十個文物建筑的修繕和復建工作。“文物修繕工作者最重要的是繼承古代工匠們精湛的技藝和無窮的智慧,全力將文物恢復至最初的樣子,是我們畢生奮斗的方向。”李永旺說。
關(guān)鍵詞: 文物建筑 技術(shù)指導 最重要的是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