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做飯、洗澡、上廁所,頂風冒雨地穿院子奔廂房;如今正房里洗浴,戶廁干凈舒適,燒水做飯再也不用出房門。今年秋天,延慶區香營鄉新莊堡村村民萬金全心頭喜樂,“沒想到咱農村平房院,也過上了和城里樓房一樣的現代生活!”
(資料圖)
經過5個多月的“打磨”,近日,本市農房質量提升工程延慶試點——香營鄉新莊堡、下垙兩村完成改造,412戶村民的新居即將迎來驗收。改造工程由北京市、延慶區兩級政府出資,“標配”項目農戶不用掏腰包,不僅實現了廁所、廚房、浴室入戶,還對門樓、院墻、村莊風貌等提升改造,農家院“面子美、里子實”,村民生活品質上了臺階。
多年小心愿實現了
京北香劉路畔,新莊堡村依山傍水,北側縉陽山上杏樹漫山遍野,南側媯水河如一條澄碧的絲帶,流水淙淙,頗有田園詩意。
進村第一排緊東頭,萬金全熱情地招呼記者進院。推開紅色大鐵門,干凈古樸的小院子里,三間正房坐北朝南,東邊是廂房,西南角搭著一間小棚子。秋日午后,陽光灑進房間暖烘烘的,新廚房里,老伴兒剛剛收拾停當鍋碗。
新廚房在北房內緊西邊,約8平方米,老兩口剛用上不久。從地板磚、墻面到抽油煙機、洗菜池、燃氣灶、櫥柜,一水兒的新。水龍頭一開,冷熱水任意調。再看幾米外的衛生間,從里到外也是樣樣新,淋浴、馬桶和洗臉盆干濕分離,收拾得整潔利落。
“廚房、衛生間入戶,可幫我們解決了大麻煩!”萬金全說,這個院子是自家2013年翻蓋的,“那時腰包緊,西南角磚頭瓦片砌四面墻,當間打個隔斷,頂上蓋個石棉瓦,就當廁所和洗澡間了。東邊廂房當廚房使,上廁所、做飯都得穿院子。”有一年冬天,因為下大雪出不了屋門做不了飯,老兩口愣是饅頭就熱水對付了一頓。
“甭大動,砌幾堵墻,把廚房、衛生間都改到正房里,就得!”這個小愿望,萬金全和老伴兒念叨了好些年。今年4月,新莊堡村作為全市首批農房質量提升試點村莊之一啟動改造,老兩口的愿望終于變成了現實。
現在,洗澡、上廁所、做飯都在北房里,而且冬天北房有暖氣,老伴兒做飯再也不用挨凍了。眼下,萬金全準備把西南角用了多年的小棚子拆了,種上瓜果梨桃,為自家小院子再添綠意。
一戶一策一方案
出萬金全家,奔村莊深處走,不僅家家戶戶門樓、院墻修葺一新,村里的道路、墻面等也換了新裝。潔凈的純白與輕盈的淺灰搭配裝點著墻面,隨處可見古色古香的漏花窗。
“這些漏花窗上的圖案都是杏主題窗畫,專門請藝術家原創的,遍布全村共有140多種。”改造項目設計總監王鵬說。
原來,香營鄉新莊堡村有著“京北最美杏花村”的美譽,村北山坡上是華北地區最大的鮮食杏基地,種著鮮食杏、仁用杏近3000畝,有駱駝黃、葫蘆、青蜜沙、串鈴、香白等百余個品種。
“我們圍繞產業特色、村莊布局等因素進行設計,在保留了村莊原有底色的同時又著重突出了村級特色,打造出田園休閑的氛圍感。”王鵬說,例如,村莊色系以純白、淺灰為主,每年春天淡粉色的杏花開滿山坡,將組成山水畫一樣的悠然意境。
改造以提升農房質量為主,提前入戶調研,一戶一策一方案,最大程度遵循村民意見。就拿墻面來說,有的農戶家是毛石墻,年久失修,存在很大安全隱患,就整體拆除后重新砌筑院墻;有的農戶家是紅磚院墻,則對其進行勾縫、加固,不刷白不噴繪,保持原色;進村路北側彩繪墻顏色脫落,則清理彩繪,恢復磚紋理,整體噴涂真石漆……
采購設備每戶享補貼
與新莊堡相隔五公里的下垙村,同樣由內而外煥發新生。秋光正好,以海棠知名的下垙村迎來最美的季節,一顆顆紅瑪瑙似的海棠果掛在枝頭,一撥撥游客入住村里的精品民宿。
“和上次來比變樣了!墻面漂亮了,村莊干凈明朗了,白墻綠樹紅海棠,怎么拍怎么美!”游客柳真一家盡享鄉村美景。
與新莊堡的杏主題不同,下垙村以“詩畫海棠”為設計主題,漏窗、墻面彩繪等都是海棠風景。香營鄉副鄉長田專說,改造一村一設計,既能實現風貌統一又可保留村莊特色,避免千篇一律。
不僅“面子美”,而且“里子實”。“本次改造共惠及兩村412戶村民,由市、區兩級出資金,除了墻磚地磚、水電改造、吊頂、墻體保溫等基礎裝修,淋浴器、熱水器、抽油煙機、洗菜池等7項設施設備按每戶5000元標準補貼,由村民自行采購安裝。”田專說。
“買貴買便宜自己選,普通品牌的5000元夠花,貴點的就自己加點錢。”下垙村村民閆桂榮說,“改造的不光是舊廚房、衛生間,更是生活方式,方便、干凈、舒服了!”
以新莊堡、下垙兩村為試點,延慶區和香營鄉將做好農房質量提升總結,將成功經驗推廣到其他村莊,讓更多農戶在山水田園中過上現代生活。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