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拆除自建房、清理雜亂飛線,西城區大柵欄街道鐵樹斜街社區櫻桃斜街51號院近日以嶄新面貌亮相,并且有了新名字——“大家小院”。這是大柵欄街道“我為群眾辦實事”項目之一,改造提升后的“大家小院”將成為集黨建和居民議事功能為一體的活動場所。
櫻桃斜街51號院位于櫻桃斜街與大安瀾營胡同交叉口。走進這個300余平方米的院落,映入眼簾的是古樸的磚雕、朱漆的大門和窗欞、特色景觀廊架搭配藤蔓植物,很是養眼。而改造前,這里是水電管線雜亂、自建房擠占公共空間的大雜院。
今年69歲的仝志逵從記事起就住在這個院里,說起原來的環境,老人直搖頭:“最早小院寬敞明亮,后來自建房多了,互相擋著,陽光都進不來。”
鐵樹斜街社區服務站站長岳娟娟介紹,櫻桃斜街51號院屬于公私混合型產權房,是典型的大雜院。經過幾年疏解騰退,院內有幾戶居民搬走了,可仍有居民居住,整個院子的品質亟待提升。
如何破題?還得大伙商量。街道召集院內居民討論環境提升改造方案,最終決定以黨建引領院落微更新,將櫻桃斜街51號院納入“社區黨建四合院”特色品牌建設,升級為“大家小院”。
今年7月,小院動工了。在外部“美顏”的同時,完成地面墻面修繕、防水防潮改造、防滑坡道鋪設、水電線路規整。為了讓還在院里居住的居民更方便,設計師們改造晾衣架,設置隱藏式收納柜,擴充儲物空間。
幾天前,小院煥新亮相,“大家小院”四個大字最為顯眼。為何起名“大家小院”?岳娟娟說,大柵欄街道發揮“圓桌工作法”輻射作用,將議事功能從社區延伸到小院,平日的難心事、身邊事,眾議共解,實現黨引領、悉心聽、院里辦、民滿意。
胡同廁所怎么改、垃圾分類怎么推動?傳統節日怎么慶祝?這些大事小情都在這里討論。鐵樹斜街社區內有不少類似院落,看到櫻桃斜街51號院的變化,其他居民也都盼望著自家院環境能改善。
“大伙放心,我們會繼續利用社區黨組織服務群眾經費,按照‘一院一策’的方式進行分類改造。”岳娟娟說。
不僅如此,“大家小院”還成了群眾身邊的理論學習“微陣地”。黨的二十大期間,社區黨支部成員聚在櫻桃斜街51號院,收聽收看黨的二十大開幕會,并掀起了學習熱潮。未來,各類黨建活動、理論學習將陸續在這里展開。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