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核酸檢測需求變小,大量核酸檢測亭街頭閑置,有的甚至已經荒廢。近日,北京日報客戶端報道了核酸檢測亭該由誰在負責后續管理、撤場等問題后,引發讀者普遍關注。
時隔一周,記者回訪發現,經過各街道與核酸檢測機構積極協調,街頭巷尾閑置的核酸檢測亭正在減少。更令人驚喜的是,一周以來,市民通過留言、來電等各種方式,提出了不少有關檢測亭就地改造再利用的建議。梳理發現,把檢測亭改造成環衛工人臨時休息崗亭的建議最多,評論區里盡顯暖意。
1月15日晚,一輛拖車駛過西城區南橫西街,車上正運載著一個剛撤下來的核酸檢測亭,有市民用手機拍下了這一幕,發在了朋友圈里。記者走訪發現,路面上、小區里閑置的檢測亭正在逐漸減少,尤其是市民撥打12345集中反映的點位,問題已經得到解決。東城區交東小區占據便道的核酸檢測亭撤走了,西城區樂城小區里擠著小廣場的檢測亭挪了,朝陽區健安東路上閑置半年的亭子終于消失了……各區各街道都在積極行動。
據了解,有些核酸檢測亭涉及多產權單位,很難做到快速撤場。因此,也有不少市民通過留言、來電等方式,共同探討閑置核酸檢測亭的后續處理問題。
除了反饋仍有檢測亭占道的問題外,還有很多市民提出了改造再利用的建議。比如,有人建議將核酸檢測亭改造成小區保安的崗亭,或者有重大活動時,變成志愿服務崗亭等等。記者梳理發現,在眾多建議中,改造成環衛工人休息崗亭的建議數量是最多的,占總建議數量的大約4成。“他們怪不容易的,冬天外面那么冷,要是設幾個崗亭,讓環衛工人掃幾條街就有個能歇腳、能喝熱水的地方,不是挺好的么。”市民張先生建議。
記者和多名環衛工人交流發現,市民的觀察是敏銳的。環衛工人張師傅告訴記者,她每天凌晨4點多就要開始工作了,每天中午11點返回駐地用餐,下午再繼續回到路面上。“工作的時候很少能想起喝水,身上帶著水壺不方便,現在外頭冷,就算帶個保溫壺,水也熱不了幾個小時。”
當記者告訴張師傅有很多市民正掛念著他們的冷暖時,她先是驚訝,接著眼角擠出了笑紋,“謝謝啊,聽你這么說我就覺得突然暖和起來了。”
責任編輯:Rex_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