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總臺記者在北京急救中心蹲點采訪,記錄下醫護人員、調度員為救助生命付出的努力。《新春走基層》,去看看北京急救中心的故事。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此刻,北京急救中心的醫生劉揚正和同事前往目的地,等待救助的患者是一位年過百歲的老人,剛出院不到一天,又出現了呼吸局促的癥狀,情況十分危急。
北京急救中心醫生 劉揚:經過我們120第一現場的救治,讓他生命能夠在我們的手里邊,哪怕暫存多一秒,這個時候送到醫院去,急診的醫生再通過努力,把他從死亡的邊緣拉回來,這就是我們價值的體現。
在為老人做完檢查后,確認生命體征平穩,隨車護士劉莉娟回到車上給老人準備氧氣。劉莉娟前些天也感染了新冠病毒,剛一退燒便返崗工作,身體還有頗多不適。
記者:不能多歇兩天嗎?
北京急救中心護士 劉莉娟 :那怎么辦啊,大家不都堅持上嗎,實在堅持不住就歇兩天,好點再過來上來。
很快,急救車將老人送到了醫院,協調ICU床位耽誤了點時間,老人的氧氣快用完了,在跟醫院協調好氧氣之后,劉揚才放心離開。
北京急救中心醫生 劉揚:老人本身在家吸的面罩血氧也很低,實際上對他來說已經很危險了,但是我給他改了一個帶囊的,相對來說好一點,血氧又上來了。
記者事后了解到,這位老人情況已經穩定,目前在醫院接受住院治療。
從事了23年院前急救的劉揚有一個習慣,每接一個病人,他都會在本子上做一個簡要記錄,到現在,像這樣的本子,已經攢了16本。
北京急救中心醫生 劉揚:我從上班入職到現在,每個病人都登個記,我就想看看我這輩子能救多少人 。
記者粗略地數了一下,這16個記錄本上,已經記載了26000多次出診。
劉揚的愛人孫婧是北京急救中心調度中心的調度組長,她的工作就是爭分奪秒,10秒內接聽電話,60秒內快速明確患者需求,調派就近車輛,整個流程控制在2分鐘內,容不得有任何猶豫。
北京急救中心120指揮中心調度組長 孫婧:可能兩分鐘,我的人生跟你的人生也許交集就只有這兩分鐘,但是這兩分鐘我拿出我的全部能量去幫助你。
除了接聽急救電話,孫婧的工作還有統籌協調的任務,包括協助車組建立綠色通道,負責120和110、122、119四臺聯動機制調配,幫助第三方支援的調度人員解決各種突發問題。最近一個月,120急救電話處于高位運行,為此,北京各區紛紛成立了非急危重癥轉運專班、設立救助轉運電話,分流非急危重癥需求,為危重病人讓出急救資源。同時,各家醫院、運輸公司紛紛派出醫護人員、駕駛員支援急救中心。
北京急救中心副主任 劉紅梅:我們為了最大限度滿足需求,立刻把中心的會議室、培訓教室升級為臨時的調度指揮室,加增了坐席,同時,從社會上招募了一大批人員來作為120的受理人員,最大限度滿足百姓對120的需求。
眼下,120每天的呼入量在6000次左右,急救車每天的任務量維持常水平,但大家都知道,急救的弦不能松。
北京急救中心副主任 劉紅梅:節日期間,要有一個保障,呼入暢通、車組不減、力量不減,所有支援120的人員仍然會堅守崗位。
北京急救中心醫生 劉揚:這困難像彈簧,我們只要強了它就弱了,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
為生命贏得每一秒!這個春節,北京120急救系統的500多個救護車組、300多名調度員,以及各個相關部門的支援力量總計近萬人,在守護著這座城市的生命通道。
北京急救中心120指揮中心調度組長 孫婧:我相信2023祖國的未來都會是好的,都會是更好的。
責任編輯:Rex_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