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北京市第二道綠化隔離地區減量提質規劃(2021年—2035年)》草案在市規劃自然資源委網站公示。規劃草案提出,到2035年,二綠地區建成世界級郊野公園環,規劃九個郊野公園群,打造百個郊野公園,形成“一環九群百園”的公園圖景。
二綠地區鎖定五大戰略定位
二綠地區跨朝陽、海淀、豐臺、石景山、通州、大興、順義、昌平、房山、門頭溝等區和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總面積約910平方公里。規劃草案提出,二綠地區的戰略定位為首都綠色發展新高地、京津冀安全韌性屏障,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城鄉融合發展、超大城市城鄉結合部地區現代化治理的示范區。
【資料圖】
規劃草案提出,二綠地區要構建“一環、三灣、六廊、百園”的空間格局。其中,“一環”是首都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環,為首都城市建設鑲上標志性“綠邊”;“三灣”是生態、生活、生產融合發展的示范灣,形成綠色田園、美麗鄉村、現代城鎮和諧共生的美好圖景;“六廊”是六條與新城融合發展的藍綠生態廊道;“百園”是環繞二綠地區的百個郊野公園,圍繞九個楔形綠地,打造連片成網、各具特色的公園群。
二綠地區要堅決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持守住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堅決防止永久基本農田“非農化”,禁止以設施農用地為名違規占用永久基本農田建設休閑旅游等設施。
到2025年,二綠地區拱衛京城的“九楔”廊道更加鞏固,城鄉建設用地穩步減量;到2035年,二綠地區建成世界級郊野公園環,“大城市病”得到持續治理,實現“建好、加快城鄉一體化”的總體目標。
打造十個田園特色城鎮
規劃草案提出,要緊密環繞首都功能核心區,從中心城區、城市副中心、新城地區多個圈層出發,形成十個功能新、業態新、風貌新的二綠地區“田園特色城鎮”。其中,在朝陽區金盞國際合作服務區打造綠色空間服務保障國際交往功能提升的生態名片,在海淀區統籌中關村科學城北區推動生態與科技創新有機融合,在豐臺區緊扣永定河文化帶建設推動長辛店鎮紅色文化傳承發展,在石景山區加強淺山區生態保護并推動文化旅游建設。
聚焦重點區域,城鄉產業應當融合互補,加強銜接。規劃草案提出,要依托河湖水系、郊野風光等資源,形成一批精品旅游路線和休閑鄉村,吸引更多市民享受郊野風光;圍繞淺山區豐富地形,打造戶外體育運動品牌,發展體育產業;培育科技農業、休閑農業、“互聯網+農業”等新產業新業態,激活城鄉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
在城鄉共治層面,規劃草案提出,探索農村宅基地有償使用、自愿退出、跨區域置換的機制;探索研究制定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配套政策;促進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可通過自建或聯營、入股等方式建設運營。
郊野公園群將綠道連通
以國家植物園為最高級別,二綠地區要統籌濕地公園、森林公園、濱河公園等各類公園,規劃九個郊野公園群,打造百個郊野公園。有條件的公園實行分區管理,劃定限制保育區、限制活動區等,降低人為活動對重要生態區域的干擾。
根據規劃草案,九個郊野公園群包括西山森林公園群、翠湖濕地公園群、沙河濕地公園群、溫榆河公園群、東郊森林公園群、臺湖森林公園群、南中軸森林公園群、永定河公園群、千靈山森林公園群等。
具體來看,溫榆河流域北部重點補足休閑空間,打造綠色消費場所,融入親子、科普、休閑功能;整治提升溫榆河南岸濱河生態環境,推進低效存量建設用地的有機更新,推動閑置宅基地利用,提升現代休閑農業品質。圍繞沙河水庫開展周邊環境整治和岸邊濕地修復,預留生物遷徙通道,打造鳥類棲息地。保護與提升翠湖濕地公園的環境品質,結合南沙河環境整治,整體提升中關村科學城北區的生態環境品質。
二綠地區還將推動濱河地區的城鄉建設用地減量與拆違,構建連續濱河生態廊道;依托郊野公園打造慢行交通體系,形成“綠地連片、綠道連通”的郊野公園群。
責任編輯:Rex_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