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很多人都不知道什么是戰時管制(戰時管制是什么意思) 是什么意思,其實他的意思是非常簡單的,下面就是小編搜索到的什么是戰時管制(戰時管制是什么意思) 相關的一些知識,我們一起來學習下吧!
什么是戰時控制(戰時控制是什么意思)?原九子接吻2020-09-03 19:38
許多人,尤其是年輕人,更確切地說是一些年輕人,對戰爭有一種迷戀。他們總以為能生在戰火紛飛的年代,一定是亂世英雄,能掀起一些驚濤駭浪,頗有幾分“金戈馬鐵,吞萬里如虎”的精神。因此,他們特別渴望,甚至渴望經歷一場戰爭。
(資料圖)
且不說是否真的上戰場與敵人血肉之軀戰斗。即使是后方的老百姓,不管敵人的偷襲破壞活動,很多人根本受不了戰時管制。
戰時控制一詞最早出現在之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德國。之一次世界大戰之前,世界各國都沒有經歷過如此大規模的戰爭,所以對于后方的人來說,物資基本不缺。
然而,之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打破了這一格局。之一次世界大戰的規模之大,傷亡之重,對參戰國的損害之深遠,都是人類社會前所未有的。不說別的,單是前線各國數百萬參演部隊的補給,就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
對于英法這樣的老牌殖民帝國來說,因為可以掌握海上交通線,所以可以通過殖民地保證為戰爭輸血。
對于德國來說,由于海權被英國控制,完全封鎖,久而久之國內物資短缺。新鮮水果、酒、絲綢衣服和皮鞋是商店里更先消失的商品。后來,雞蛋、白面包、肉制品、豬油逐漸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
到了戰爭的第三年,也就是1916年,連土豆、面粉、煤炭都成了非常稀缺的資源,很多老百姓不得不靠菜花過冬。
為了解決問題,德國人不缺點子。他們試圖從煤中提取糖精,用馬肉做香腸,用紙做皮鞋,但都無法挽救材料的短缺。
最后,德國不得不宣布進入戰時控制狀態,其中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就是實行食物配給。每個人每天都有口糧,這個口糧少得可憐,根本不夠吃。在戰爭的最后兩年,德國有多達85萬人死于饑餓和營養不良。
老百姓節衣縮食,那么前線士兵能保證豐衣足食嗎?當然不是。
戰爭結束時,德國公海艦隊旗艦水手食堂每人每天提供400克黑面包、一點蘿卜、一點魚干和土豆皮湯。實在忍受不了這種待遇的水手們終于爆發了起義,推翻了德意志第二帝國。如果有人覺得自己能忍受物資短缺,建議按照德國水手的飲食吃一個星期。
即使是物資豐富的英國,二戰時也出現了糧食短缺。戰爭開始沒多久,英國人民就發現市場上買不到肉,只能按照國家的配給來獲取。有一段時間,英國各地都有抱怨。丘吉爾首相在參觀肉類配送市場時,發現普通市民每周的配額僅與他每天的消費量相近。
后來,英國首相瑪格麗特·撒切爾在日記中寫道,1943年,一群朋友去她家做客。為了招待他們,她殘忍地打開了兩個午餐罐頭,不料被無禮的客人一掃而空,撒切爾難過了很久。
1940年,英國頒布了一項法律,規定餐館禁止同時向顧客提供魚和肉。后來英國 *** 干脆辦了個公社食堂,讓老百姓吃。后來前方戰事更加激烈,英國 *** 通過了兩條規定:一是禁止顧客在餐廳點三個以上的菜,只允許點一個葷菜;二。每餐不超過五先令。
連英德等帝國主義國家國民的生活都受到如此巨大的沖擊,更不用說其他經濟落后地區的人民在戰爭中所遭受的苦難了。
一次大的成功會摧枯拉朽,連戰時期的控制都無法接受,更何況戰場的血腥和殘酷。珍惜和平。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