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江蘇地震帶分布圖_中國唯一沒有地震的省份 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今天小編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江蘇地震帶分布圖(中國唯一沒有地震的省份)
(相關資料圖)
蘇南地區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包括南京、蘇州、無錫、鎮江等城市。江蘇省及周邊地區發生過多次破壞性地震,大部分發生在西北向斷裂與近東西向幕阜山-角山斷裂的交匯處(圖1上部)。本文將從斷層分布的角度討論地震的可能性。
一、蘇南地震概況
歷史上,蘇南地區多次發生過中強地震。自公元294年(西晉)以來,該地區共記錄到5級地震38次,其中6級中強地震6次,未記錄到7級以上地震。如圖1所示,這些地震在空之間的分布與斷裂帶的分布相對一致。
1.江蘇南部(張鵬,2021)的斷層分布與歷史地震
294年、925年、999年,安徽壽縣、江蘇徐州、江蘇常州發生了一次震中在5級以上的地震。這三次地震相隔很遠。
圖二。斷層在地層剖面中的分布(唐旭,2021)
根據300 ~ 2000年700年間地震的時間分布特征,發現地震活動具有明顯的周期性。自公元1300年以來,蘇南及周邊地區經歷了兩次中強地震的活躍期,每個活躍期都有一個相對平靜期和一個相對活躍期。
二。裂縫分布
前人研究發現,蘇南及其鄰區在構造單元上位于下揚子地塊。本區自印支運動以來(構造運動發生在2.5億年至2億年之間),構造運動頻繁,褶皺、斷層發育良好。
圖3。印支運動引起的山體變形
根據走向,區內主要斷層可分為三組:西北向、東北向和近東西向。根據現有資料分析,本區有四條主要斷裂在第四紀可能有活動跡象,在地質特征或物探資料上均有明顯顯示,即NW向的五峰山-西來橋斷裂和丹徒-尖山斷裂,EW向的幕府山-角山斷裂和NE向的乳山-尚輝斷裂。
圖4。蘇南重力航磁分布圖(張鵬,2021)
第三,第四紀以來的斷層活動
自印支運動以來,蘇南下揚子地塊發育了許多斷裂構造。其中,北西向斷裂對近期地震活動、水系、地貌和近期垂直形變起著重要的控 *** 用。長江三角洲北西向蘇錫常斷裂的最晚活動時代為中更新世早期,第四紀內部層位錯動約3m。五峰山-西來橋斷裂和丹徒-尖山斷裂在空可視為蘇錫常斷裂的西北延伸,它們的活動相對一致。
圖5,正常故障
鎮江地區兩條北西向斷裂第四紀以來一直活動,是該地區地震危險性較高的主要斷裂。1999年的常州5級地震和1501年的蘇州4級地震都發生在蘇錫常斷層附近。丹徒-尖山斷裂與幕府山-角山斷裂在東西方向交匯處附近發生過多次破壞性地震,更大震級為1624年揚州M6地震,表明北西向斷裂與破壞性地震有很強的相關性。
圖6,地震模式圖
四。焦點區域分析
根據目前的研究水平,未來地震危險性分析主要指出空之間未來發生中強地震可能性較大的位置。據認為,在這方面應注意以下潛在的重點領域。
圖7。構造運動引起的褶皺
(1)六安-霍山潛在震源區位于大別山東緣,主要發震斷裂為青山-哮天、眉山-龍河口北西向斷裂和落兒嶺-退嶺北東向斷裂。歷史上,上好山是地震多發區,曾發生過更高6級的地震。
圖8,霍山縣
(2)宿遷-肥東-宿松潛在源區,位于郯廬斷裂帶南段。由于郯廬斷裂在山東已經發生過強震,根據地震活動性判斷,郯廬斷裂南部發生中強地震的可能性較大。
圖9,江蘇宿遷
(3)無錫-蘇州潛在源區,位于無錫-宿遷斷裂南段。無錫-宿遷斷裂北段曾發生過大的破壞性地震,如1979年溧陽6.0級地震和1624年揚州6.0級地震。
圖10,江蘇無錫
(4)杭嘉湖潛在震源區位于滬杭斷裂帶上,該斷裂帶包括浙江北部平原的嘉興、湖州、杭州、富陽等地區。
綜上所述,雖然我們腳下有很多斷層,但現代地震預報技術已經很先進了,不必恐慌。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