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新布尼亞病毒_十問新型布尼亞病毒 的知識大家了解嗎?以下就是小編整理的關于新布尼亞病毒_十問新型布尼亞病毒 的介紹,希望可以給到大家一些參考,一起來了解下吧!
(資料圖)
新布尼亞病毒(關于新布尼亞病毒的十個問題)
近年來,我國因蜱叮咬導致的新型布尼亞病毒感染病例逐年增加。截至7月,中國今年報告的病例超過1500例,死亡人數超過80人,比2019年有所增加。
由于其致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目前尚無疫苗可預防。《之一財經日報》近日采訪了中國疾控中心病毒所研究員李德新,就該病毒的起源、傳播途徑、強傳染性以及疫苗研發進展進行了探討。
一:新布尼亞病毒是新病毒嗎?
李德新:這是10年前發現的一種新病毒。
2009年春夏期間,在中國中部湖北省和河南省的山區和丘陵農村地區報告了一種新的優優資源網傳染病。當時病因不明,主要臨床表現為發熱、血小板減少、白細胞減少和胃腸道癥狀,嚴重者出現多器官功能衰竭、出血和休克。在疾病發現的早期,病例死亡率較高,達到30%左右。這種疾病被命名為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簡稱SFTS。
中國疾控中心立即對該病進行了一系列流行病學調查和實驗室研究,以確定該病的病原。由于該病臨床表現與人粒細胞無形體病相似,早期認為可能是人粒細胞無形體病。然而,在大多數患者的血液樣本中沒有檢測到細菌DNA或針對細菌的抗體。不久,從患者的血液中分離出一種新的布尼亞病毒,稱為SFTS病毒。通過相關研究,SFTS病毒是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的病原體。在中國首次發現SFTS后,日本和韓國也報告了SFTS的本地病例,美國也報告了類似的病例。
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在2009年以前就有,因為病例少,沒有引起太多重視。
2:新型布尼亞病毒的傳播途徑是什么?傳染性有多大?
李德新:病毒分離出來后,有關部門對病毒進行了多次相關的流行病學、現場和實驗室研究,在疫區的蜱中檢測到了病毒核酸,分離出了SFTS病毒。這種病毒不僅能感染人,也能感染動物,如狗、牛、羊等。,但動物感染病毒后不會生病。
研究證明,SFTS病毒主要通過蜱叮咬傳播。蜱蟲咬人后不疼,也不容易被發現。它們可以咬人幾天。被咬傷的人主要是從事野外生產和戶外活動的人。
在自然界中,蜱蟲攜帶病毒的比例并不高,人被蜱蟲叮咬的幾率并不大。在自然狀態下,SFTS病毒高度分布,發病率低。
需要注意的是,這種病毒可以通過患者的血液傳染給他人。SFTS病毒不僅會導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嚴重者還會引起嚴重的凝血障礙和大出血,而且血液中存在大量的病毒。其他人可能在接觸含有病毒的血液后被感染。醫務人員、患者家屬和處理遺體的人,都有可能因接觸患者血液而被感染。
患者多為農民,發病前多有田間工作史。超過1/3的患者有明確的蜱叮咬史。蜱傳播是SFTS的重要傳播途徑。戶外活動時注意個人防護,避免被蜱蟲叮咬。如穿長袖衣服和褲子,暴露皮膚使用驅蚊劑。為更好地預防和控制該病毒在人群中的傳播,要求醫療衛生人員和接觸者在診療、疫情控制、護理和尸體處置過程中,按照《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接觸傳播防控要點》做好防護和感染控制工作,落實病例隔離管理、密切接觸者醫學觀察、醫護和陪護人員防護、消毒處理、尸體處友優資源聯網管理等措施。
三:每年有多少人感染新型布尼亞病毒?
李德新:在過去10年中,每年都有SFTS病例報告。2009年和2010年的報告病例數不足100例,隨后幾年逐漸增加,2016年達到2600例。截至7月,中國今年報告的SFTS病例超過1500例,死亡人數超過80人,比2019年有所增加。
四:該病患者是區域性的嗎?
李德新:河南、湖北、安徽、山東、浙江、江蘇、遼寧是病例數高的地方。然而,中國近30個省份都有病例報告。
此病有季節性,發病時間主要集中在4-9月,5月可達高峰。那么,冬天蜱蟲不動的時候,就不會有生病的病人了。
五:感染者死亡率有多高?
李德新:目前,新型布尼亞病毒的致死率約為10%,是近年來在中國發現的致死率較高的自然流行性疾病。
六:你有診斷試劑嗎?
李德新:目前國內已經有商品化的新型布尼亞病毒核酸診斷試劑和抗體診斷試劑,市場供應沒有問題。
七:有特效藥嗎?
李德新:目前,沒有特殊的治療方法。臨床上的治療策略主要是對癥支持治療、并發癥治療等聯合治療,需要注意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進行個體化調整。
八:有疫苗嗎?
李德新:新型布尼亞病毒的疫苗正在研發過程中,很快就會進入臨床。
九:預后病人有抗體嗎?
李德新:感染新型布尼亞病毒的患者在痊愈后會產生抗體,而抗體至少可以持續3-5年甚至更長時間。目前尚無康復患者SFTS病毒再感染的報道。
徐:病毒變異了嗎?
李德新:我們檢測到的SFTS病毒沒有太大變化。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