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自主招生面試技巧_如何準備自主招生面試 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今天小編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資料圖】
自主招生面試技巧(如何準備自主招生面試)
高考已經結束,但是自主招生的面試和筆試已經開始。一些高校將在明天左右開始面試評估,因此邊肖整理了關于面試和筆試的要點。
今天就來說說自主招生面試的相關問題,供大家參考:
01
自主招生面試怎么準備?
答:總的來說,只想明白兩件事:我為什么選擇這個學校?這所學校為什么選擇我?
很多學生在報名自主招生時都是盲目的,有的甚至是家長說了算。在這種情況下,之一個問題也可以簡化為“這個學校吸引我的地方是什么?”要求你對自己選擇的學校有所了解,至少找到一些興趣點。
第二個問題需要你梳理一下自己過去的生活經歷(當然最重要的是高中階段)。這一步你在寫申請材料的時候應該已經做了,但是建議你在面試之前再做一遍。通過這樣的梳理,首先你可以有一種自信,因為每個人的一生中或多或少都有值得驕傲和值得紀念的事情,你要相信你是一個對得起你所報考學校的人;二是幫助你安定下來,了解自己,明確個人特點。這個在面試中的重要性應該不用多說。
另外,這種梳理可以幫助你思考未來,追尋理想,可以讓你對大學生活有所期待,做好初步規劃。面試官也很樂意知道你在這方面的想法。
02
面試時如何表現?
a:面試的時候是高調好還是低調好?如何掌握尺度?應該自信而不張揚還是謹慎而謙虛?教授問我一個問題后,我應該談論這個話題還是我在侃侃擅長什么?這是很多學生心中揮之不去的疑問,他們往往因為覺得問題過于直白或功利而不好意思提問。對此,我想說以下兩點:
首先,你是參與面試的“人”之一。每個面試官只能向面試官展示你是誰,為什么在你的學校學習會是一個“雙贏”的局面。所以你有權利也有義務在面試中展示你想要的東西,不浪費雙方的時間;同時,很重要的一點是,你想要表現的東西,以及你會選擇如何表現,也是你的一部分,從一個側面展示了你。希望這句話能啟發大家。
其次,面試有很強的交流性,不僅僅是“你問我答”,還有一些有目的的聊天。大部分學生會在面試前詢問大四學生的經歷,甚至會買過去的面試“真題集”。用這些問題來“練習”如何恰當地展示自己是可以的,但是不要忘記面試是一種溝通。這樣可以控制自己的心態和面試細節(比如衣服)。最后你會發現面試真的沒什么好擔心的。
03
評委們最喜歡什么樣的學生?
不喜歡囂張的同學。
面試時,評委問了這樣一個問題:“如何看待小泉參拜靖國神社?”他一臉無所謂,輕描淡寫地說:“這只是事實,兩國各有說法。”我們怎么能相信他對這樣一個重大錯誤問題的漫不經心的態度呢?很容易讓評委覺得這位同學缺乏愛國精神,或者至少缺乏對時事的關注。
顯然他在面試中拿不出好成績,只好輸給麥城。還有一個同學很囂張,到了輪到他發言的時候,說了一大堆什么書都看了,什么都懂。現場評委是文學、化學、計算機等領域的專家。你吹牛的時候怕風吹草動嗎?評委們很容易就壓制住了他。當他們問了他一個關于化學的專業問題時,他立刻目瞪口呆。你可以想象,他的名字叫孫山。
看學生平時的積累。
面試主要看學生平時的積累。但總的來說,還是有幾個指導原則是可以把握的:之一,學生平時要注意個人的言談舉止,說話的時候不要打斷別人。回答問題時,要用簡潔、有邏輯的語言抓住事物的本質,回答問題要清晰。
所以也提醒各位考生,回答問題要簡潔。同時,面試的時候,考生不要太在意答題的順序,因為之一個答案對空的發揮更大,第二個答案也是有利的。有充足的時間準備,語言更有邏輯性,思維空也更大。
另一個重要的方面是學生要有自己的想法。
你的思維是否活躍,你的思維是否只包含普通話,空字,面試中就能看出來。“據報道,未來幾年,中國將投入巨資發展嫦娥計劃,但中國仍有許多貧困人口。如何看待這種現象?“5位同學參與討論,發言踴躍,但大多是正面觀點。一個重點中學的同學聊了很多。一二三四列舉了登月工程的幾個好處。說了這么多,總結起來其實只是有點啰嗦。面試的目的是開誠布公,重要的是說出自己心里的話,而不是那些不犯錯誤、不留印象的客套話。
自主招生面試是對學生能力的綜合測試。突然臨時抱佛腳應付是沒用的。面試是由不同專業領域的老師進行的,而且是臨時搭配的,所以學生暫時沒辦法準備。作為一個學生,要在基礎方面下大功夫,盤活知識,把它變成自己的東西,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面試沒必要準備。
細節上注意禮貌。
面試時,很多學生不跟面試官打招呼,不注重細節,缺乏禮貌,影響老師對學生的綜合評價。面試不僅要看學生的知識面,還要看學生的綜合素質,包括對問題有沒有自己的見解,口語表達的流暢性和針對性。
另外,考生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舉止、態度和眼神,在自信中表現出謙虛。心平氣和的直視考官,而不是不斷的徘徊。另外,回答問題的時候要表現出自己獨特的見解。在展示知識的同時,展示自己對理解問題的獨到見解和高雅品位。
問:自主招生面試可能涉及的問題。
答: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面試就是和考官聊天。但這看似輕松簡單的聊天,卻隱藏著一個大乾坤。一般來說,面試題不再側重于對考生基礎知識儲備的考察,而是通過面對面的交談,考察學生的知識和性格特征。
以下是一些常見的面試問題:
一、個人基本情況調查
這是面試過程中必不可少的考題。考官一般根據個人信息(如家庭、興趣、特長、潛力、獲獎情況、社會實踐等)出題。)由考生在申報表或個人介紹中出示。
比如做一個簡單的自我介紹;
請介紹你的家庭(或父母、朋友);
你在獲獎的過程中有什么體驗?
你的特長、興趣和愛好是什么;
你最喜歡《百家講壇》里的哪些教授?告訴我你覺得他怎么樣?
第二,考察自己對所申請大學的了解。
校史、校訓、專業選擇、人生規劃都是這類題中常見的試題。你如何理解我們的校訓?你認為“水木清華”怎么樣?你為什么選擇考古學作為你的專業?你最崇拜我們學校的哪位教授,為什么?你打算如何在我們學校實現你的人生理想?這樣的問題很多大學都會問,尤其是像北大、清華、復旦這樣的名校,非常關心考生對自己學校的了解是否全面。所以,在面試之前,一定要對你申請的大學有一個詳細的了解。
第三,考察基礎知識
雖然有些高校在面試中有各種各樣的問題,但這只是少數,因為他的獨特性引起了人們的關注。事實上,對高中課堂所學知識的調查和應用是面試的重要內容。這些問題可能就是平時高中考試中經常接觸到的問題,比如:
巴金的筆名是怎么來的?
“曉寒外青楊煙淡,春日紅杏枝響。”請解釋你對“吵”這個詞的欣賞。
你喜歡做物理實驗嗎?測量電阻時實驗誤差從何而來?如果電源是交流的,如何測量電阻?
只要你平時基礎扎實,回答好這些問題是沒有問題的。
第四,考察思維能力
思維水 *** 映了一個人智力活動的水平。
一個人智力的高低主要是通過他的思維能力來體現的。有的考官會做一些腦筋急轉彎,辯論,或者一些開放性的題目,以此來考察考生的思維敏感度和適應能力。比如:用3、4、5、6算24分;
辯論:大學應該培養專業人才還是全才;
請分析舉辦奧運會的利弊。
第五,考察對時事、政治和社會生活的關注
每年的高考試卷都離不開對時事政治的考察,自主招生也不例外。當今社會,關注社會發展現狀,收集分析信息,是人才必備的素質。所以在面試環節,很多高校會針對部分高中生“對窗事充耳不聞,聚精會神讀圣賢書”的狀態,問一些國內外重要時事和熱點話題。例如:
說出CPPCC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的成員。
你對醫療保險有什么看法?你認為國家應該采取什么措施?
中國沒有新聞立法。為什么?
請說出哪兩個會議是“兩會”?
不及物動詞調查生活常識
前幾年有很多關于新大學生不會疊被子,不會洗衣服,生活不能自理的新聞。這幾年,雖然這類新聞有所減少,但很多考生還是對自己的生活常識,尤其是這些生活常識背后的理論原理感到“迷茫”,在別人的提醒下才恍然大悟。高校對考生的這方面也很重視。面試無一例外地涉及大量關于生活常識的考題。比如:
1.洗衣機的零件有哪些?(復旦大學)
2.南方飽受冰凍雨雪之苦,為什么還要在結冰的路面上撒些鹽呢?(蘭州大學)
3.下午6點我要去倫敦看一場足球賽。從上海飛往倫敦需要16個小時。對我來說合適的航班是什么時候?(復旦大學)
4.電鈴響的頻率低。應該如何調整?(電子科技大學)
5.烹飪過程中食物太咸或太酸怎么辦?(北京科技大學)
看了上面的問題,是不是覺得很熟悉,但又說不出為什么?我們經常使用的洗衣機的部件有哪些?估計沒幾個能完整回答的。這種題在朋友朋友的線上活動中很常見,支持的原理也是很久以前在課本上學到的。只是很多考生只知道這些理論,不知道為什么。這類題主要考察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如果不能,那就從現在開始了解吧。多看,多想,多做。學習來源于生活。
七。考察道德判斷和情感價值。
在中國的各大企業,說到員工的素質,往往用一句話來概括——德才兼備。而且大部分企業還強調道德之一,其次才是道德,道德最重要。企業尤其是高校培養人才就是如此。所以他們經常會問學生的道德意識、價值判斷能力、成熟度等問題。例如:
俗話說“會哭的孩子有奶吃。”這是否違反了“善良服從”的規則?
如果你在 *** 部門身居要職,有公司因為之一次審批沒有通過而偷偷給你錢,你因為結婚、搬家等而著急花錢。相反,如果你現在不收錢,這個企業會提高質量,但是要一個月。你的選擇是什么?
雖然有些考官在面試中提出的問題看起來很難,好像是故意刁難,但其實這些問題都是考官在了解考生的詳細情況后,根據自己的愛好和特長量身定做的。
所以在面試之前,一定要熟悉自己的材料和當前的熱點話題。你要善于在日常生活中積累知識,培養自己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提高個人素質,這樣才能游刃有余地應對這類問題。
關鍵詞: 自主招生
責任編輯:Rex_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