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大地,萬物生長,大江南北正在熱火朝天春耕忙。在密云水庫,也有一場別樣的“春耕”——隨著水庫進入休漁期,一批凈水魚“新兵”上崗了,開始為水質護航。待到秋季時,鮮嫩肥美的水庫魚又將端上市民餐桌。4月7日,記者在密云水庫探訪這批“魚寶寶”的安家之旅。
(資料圖片)
魚苗4小時進京入水庫
早晨7點,密云區農業服務中心高級工程師李永剛來到水庫邊,戴上橡膠手套,腳穿雨鞋,拿起魚苗抽檢。“這批魚苗活躍度高、魚身光澤度不錯,是凈化水質的好苗子。”李永剛熟練地在格子里撿出魚苗,進行隨機抽查,面上、底下、邊邊角角都要查到。
長約一掌、近二兩重的魚苗,在經過查驗檢疫合格、苗種現場抽樣質量檢驗、消毒等程序后,即將被投入它們的新家——密云水庫。“它們來自天津,距這兒有上百公里的路程,可謂是遠道而來的貴客。”李永剛介紹,為了讓魚苗安全抵達新家,從種苗養殖基地撈出后,一路綠色通道疾馳進京,全程補氧、監測水溫,必須在4個小時之內抵達密云水庫。
在投放現場,還有一臺大型機械設備,足有兩層樓高。“這是放流車,魚苗順著水流直接進入水體,減少沖擊。”李永剛說,在今年整個增殖放流環節期間,預計將有583噸魚苗被投入密云水庫。
投放魚種每年“定制”
水庫內為何要年年補魚?“不僅是為了豐富物種多樣性、保證漁民收入,更重要的是這些魚兒能凈水、保護水質。”密云區農業服務中心水產科科長劉錄民介紹,2023年是密云水庫連續開展魚苗投放工作的第21個年頭,對守護京城水源地水體純凈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降低浮游生物密度,是控制水體氮磷元素的有效方法,魚苗在生長過程中會不斷消耗水體的氮磷元素,將其轉化為自身的營養成分。“投放魚種以濾食性魚為主,以鰱魚為例,一條花白鰱魚每長1斤肉,就要吃掉近40斤的浮游植物,效率非常高。”劉錄民說。
投放的魚苗也并非一成不變,需經過科學的測量與評估。“我們與市農林科學院水產研究所合作,在每年5月左右,利用聲吶設備等對密云水庫內的水生生物進行普查,從而判斷需要補充投放哪些品種。”密云區農業服務中心副主任鄭伯秋介紹,去年投放的魚苗品種相比之前就有所變化,由于水庫蓄水量增加,水位線上漲,喜愛在近岸水草叢產卵的鯉魚、鯽魚受到了影響,在增殖放流時就增加了這兩種魚的投放。“根據監測結果,鯉魚、鯽魚的種群已經恢復,所以今年不再投放。”
不同魚苗之間還要相互搭配,充分利用水庫的營養資源和生活空間,共同維持良性的生態系統。據介紹,今年投放的魚苗品種是三大凈水魚種——鰱魚、鳙魚、魴魚。“鰱魚主要以浮游植物為食,鳙魚主要以浮游動物為食,兩者棲息在上層水域。魴魚則是雜食性,浮游動植物都吃,棲息在中下層水域。”鄭伯秋說,按需搭配不同品種,可以在保障首都重要的地表飲用水源地水質安全的同時,保護密云水庫生物多樣性發展。
水庫鮮魚銷售已收官
隨著休漁期開始,密云水庫魚的鮮魚銷售也宣告收官。2022年秋季以來,密云本地漁業合作社對接電商平臺,將新鮮的水庫魚送上了電商銷售渠道。
“去年9月,美團買菜上線了密云水庫魚,最快30分鐘就能吃到純正密云水庫魚。作為市民最愛的本地尖貨,剛一上線就受到熱捧。”美團買菜工作人員寇志偉介紹,密云水庫魚在上線3個月內銷售額翻了3.6倍,每逢周末即迎來銷售高峰期,可謂是“明星產品”。
寇志偉介紹,在接下來半年的“空窗期”里,美團買菜還將開展多種形式的營銷活動,保持密云水庫魚的熱度。近期美團買菜發起了“守護密云生態”線上活動,發放“生態凈水魚券”,待9月開漁時可免費領取一條鮮活水庫魚,以此來吸引市民關注密云水庫生態保護工作。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