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qmqcg"><cite id="qmqcg"></cite></acronym>
    <td id="qmqcg"><em id="qmqcg"></em></td>
    • 首頁 > 數碼 >

      新時代首都發展巡禮|“清水花谷”見證礦山新生

      在距離北京門頭溝城區七十公里外的京西大山深處,有一個名為下清水村的小村子。曾經,這里家家戶戶都以采煤為生,山被挖得千瘡百孔,幾乎沒有植被,空氣中彌漫著刺鼻的煤粉塵味,村容村貌更是差到了極點。

      這樣的狀況必須改變。2009年,下清水村所在的清水鎮關停了鎮域內的所有煤礦。污染消除了,但下清水村村民的就業棘手了,142戶、262人戴上了低收入帽子。


      (資料圖)

      針對下清水村的困境,以文旅農深度融合為理念的礦山生態修復治理為村莊的發展指明了新路。2016年起,下清水村對荒山進行平整修復,統籌謀劃,因地制宜,種植各類觀賞植物及經濟作物。經過精心打理,曾經的廢棄礦山里,耕耘出三季有花、面積達300多畝的花田。2018年,這里取名“清水花谷”,正式面向市民游客開放,很快成為京西知名網紅打卡地。

      在門頭溝下清水村,經過修復的礦山荒溝變為一年三季可賞花的秀美山谷。(資料圖)本報特約攝影 李文明

      清水花谷中,封閉的煤礦遺址已成為一處特別的游客打卡點。門頭溝區委 宣傳部供圖

      告別老生計 摔碎“黑飯碗”

      地處京西深山里的下清水村氣溫要比城區低一點,在都市已經繁花似錦之時,向陽處的山坡才披上嫩綠色。不遠處,幾位村民正揮舞鋤頭忙活著。村民王進軍介紹,一個月后,在面積達300多畝的清水花谷中,艷麗的芍藥會搶先開花,隨后成片綻放的還有百合花、油菜花、巴西菊、紅藜麥……描述著花開滿谷的美景,他臉上滿是笑意。

      位于西部山區的門頭溝,素以煤炭、礦石儲量豐富而著稱,曾是北京重要的能源產地,古時就有“京師炊爨均賴西山之煤”的說法。下清水村所在的清水鎮曾是煤炭重鎮,煤業歷史文化悠久。鼎盛時期,全鎮有煤礦100多座。下清水村現有村民635戶、1089人。過去,村民的生活來源就靠著村里的4座煤礦,幾乎家家戶戶都以采煤為生。

      當時的工作條件異常艱苦,煤礦都是人工開采,礦工們每天在地下數百米深、黑洞洞的礦井里,以最原始的手把鋼釬掄大錘的方式一筐一筐挖煤,再運到地上。盡管礦工的收入不錯,月收入有時能達到一兩萬元,但與錢同時獲得的,還有兩側肺葉因沾滿煤塵造成的損傷。

      長年累月的開采,還對當地生態環境造成嚴重污染和破壞。下清水村的大山變得千瘡百孔,山上到處是礦坑,植被七零八落,山谷里都是廢棄的矸石,一下雨黑水橫流,人進不去也出不來。山里唯一的一條路,是原來拉煤大車進出的單行道,處處是大坑,只有大車可以走,小車別想進去。“那時,整個山谷都被拉煤的大車軋出了一條條深深的車轍印,谷底早已翻了漿。一到冬天烏煙瘴氣,那環境太差了,就連刮起來的風都裹著煤灰。衣服、鞋子都是黑的,四周空氣彌漫著刺鼻的煤粉塵味。”如今的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王進生談起那時的情形,仍心有余悸。

      “門頭溝區煤礦和非煤礦山的開采面積大,工礦用地達18.63平方公里。開采時間久,形成大量廢棄礦山。地形、地貌、景觀破壞較大。植被退化,土地資源損毀,還有次生地質災害隱患,對首都西部生態屏障功能產生了一定的威脅。”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門頭溝分局副局長張凱介紹。

      “雖說煤炭是村民們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可這樣的‘黑飯碗’一定要摔碎。”王進生說。按照生態涵養功能定位的要求,清水鎮提出關閉鎮內所有煤礦,下清水村積極響應,2009年村中煤礦全部關閉,煤礦開采徹底退出歷史舞臺。

      荒谷種鮮花 全年客如織

      隨著村中煤礦的關停,村民們的“飯碗”碎了,收入銳減,很多人家成了低收入戶。下清水村有142戶共262人戴上了低收入的帽子,成了門頭溝區出了名的窮村。

      不能坐以待斃,一定得找到一條兼顧生態治理與農民增收的發展道路。這并不容易。在清水鎮黨委副書記陳廣萍看來,長年的煤炭開采生活習慣、思維模式,以及之前高收入的生活水平,已經成為制約這個地區轉型發展的短板。“在發展農業、民宿旅游產業時,他們的思想是跟不上生態產業發展的思維模式的。一旦轉型項目落了地,綠色環境很快就能恢復回來,但當地人思維的轉化,需要一代又一代人逐漸來完成。”

      面對關停煤礦所帶來的困境,村干部與村民幾經謀劃,決心闖出一條綠色發展的生態之路。2016年,他們從不遠處百花山色彩斑斕的植被中受到啟發,決定利用煤礦關停后的廢棄荒地打造一處花谷。

      王進生還記得,自己第一次到后巷溝考察時,眼前的荒蕪景象讓他多么震驚:礦區的道路坑洼不平,四周荒草沒膝,長年的開采幾乎挖空了整座山谷,用腳踩一下,地面上便會出現一個小坑。

      為修復荒谷,村里請來了專家:搞測繪、看地勢、平土地、查土壤、定花種……聽取專家的建議,下清水村整理荒谷,修路、筑田、栽花、種樹,包括格桑花、巴西菊、芍藥花等在內的20多種觀賞花卉在山谷里扎下根。王進軍等幾十位村民還成為花谷的管理者和養花人。“我們把山谷里的土地都流轉到村集體,然后統一改造。那時候,大伙兒都挺支持的,很高興有一個能賺錢的地方。”王進生說。

      經過一年的改造,清水花谷初具規模,一層層的梯田被開墾出來,成片的多彩鮮花應時綻放。上山的路經過重新修整、硬化,也變得更加便利,吸引到不少游客前來。“我們從2016年開始種花,那一年就有五千多人來游玩、照相。到2017年,我們又在里面建了瀑布,就把它運營起來了。”王進生介紹。

      2018年,這個曾經狼藉不堪的山谷有了個清亮的名字——“清水花谷”,并開始向游客收取門票,當年景區就收入十萬多元。下清水村的空氣、環境好了,村集體和村民收入增加了,不少村民有了一份穩定的工作。

      產業再升級 拓寬致富路

      生態環境大幅改善了,“清水花谷”名氣也打響了,下清水村的探索之路并未止步。2019年,結合花谷的開發潛力,村里升級目標——打造生態田園花卉綜合體,特意開辟出幾十畝地,種上谷子、小米、紅藜麥、高粱、油用向日葵等,農作物與花海層層交織,爭奇斗艷。

      春天,芍藥最先綻放,搶眼多彩,到了五月,油菜花、百合會給花田染上大片色彩;秋天的清水花谷則是另一番景象,藜麥緋紅、向日葵黃澄澄、谷子金燦燦,色彩斑斕。十月中旬秋收時,景區還會開設沉浸式旅游項目,游客可以親身體驗收割、打場,還能用村里的榨油機,榨出葵花籽油付費帶走。一年三季,清水花谷都是草長鶯飛、蝶影花舞,讓人如癡如醉。

      在清水花谷中,村里還特地保存了一處煤礦遺址,已封閉的礦口處,“清水公社煤礦”六個紅色大字格外醒目。“這個就是當時最早的煤礦,上世紀60年代就開采了,煤質相當好。原來琉璃渠那邊燒琉璃,用的就是咱這里的煤。”王進生自豪地介紹。

      不光下清水村走上了生態發展路,近年來,清水鎮先后引入多種業態。舉辦“紫氣東來·山水京西”清水鎮旅游文化節,推出“觀靈山”“閱百花”“探幽澗”3條精品旅游線路,打造一場融于山水之間、描繪風土人情的高品質、沉浸式、原生態文藝演出……圍繞“紅色文化”和“綠色產業”兩大核心要素,清水鎮不斷探索著文化興鎮的有效路徑。為了提升文旅品牌影響力,清水鎮還發布了主題單曲《清水謠》,設計了“百靈豹”文創形象。如今的清水鎮,春夏秋三季是觀賞花卉、親近綠色的好時節,冬季則變身“京西小雪鄉”,成為游客體驗冰雪娛樂項目的好去處,實現一年四季“見綠生金、見白生銀”。

      村民的思想觀念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雖說曾遇到重重困難,但老百姓還是支持地區的產業轉型和提檔升級,經過幾年摸爬滾打,實現了收入穩步提升。”陳廣萍介紹。

      下清水村的故事是北京開展礦山生態修復治理、還綠青山的一個縮影。以門頭溝為例,截至2020年底,全區已累計關閉固體礦山444個,包括西部齋堂鎮、清水鎮的274座煤礦和東部妙峰山鎮、潭柘寺鎮的170座非煤礦山,因地制宜通過自然恢復、人工修復和綜合利用三種方式開展生態修復治理,與當地特色產業有機融合,走出一條促進鄉村振興的發展之路。未來,北京將繼續探索礦山生態修復治理與山區產業轉型。根據《北京市礦山生態修復“十四五”規劃(2021年-2025年)》,“十四五”期間,本市將分門別類治理剩余已關閉、尚未完成治理的廢棄礦山。全市礦山“銷賬歸零”,將有更多的“清水花谷”綻放于青山綠水間。

      數讀北京礦山巨變

      親歷者說

      門頭溝下清水村村民王進軍家門口吃上“生態飯”

      “工作環境這么清爽,以前不敢想”

      早晨天剛亮,65歲的王進軍就起了床。洗漱完畢,走出屋外,他伸了一個懶腰,深深地吸了一口氣,頓時感覺肺部被一股甜絲絲的空氣包裹住了。吃完早飯,王進軍像往常一樣,穿過街道干凈整潔、房屋錯落有致的村子,來到了村西頭外的清水花谷,開始一天的工作。

      剛就位,王進軍就張羅著和村民一起修整山坡上的石頭護坡、平整土地。盡管近日的雨水不大,但他還是擔心,山坡土壤可能會松動,給即將到來的花谷觀賞季帶來安全隱患,便著手忙活起來。

      在清水花谷,王進軍日常主要負責景區管理、養護花卉、清掃環境。這位在礦井里采了20多年煤的老礦工感嘆:“生活和工作環境這么清爽,以前真的是想都不敢想。”

      王進軍20歲起就開始下礦挖煤。“采煤量越大污染越大,每天下班走出礦井后都認不出誰是誰了,臉黑得跟包公似的,渾身上下沾滿了黑煤灰,就連耳朵、鼻子和嘴里也全是煤渣子。”他回憶說。

      煤礦關停后,當時40多歲的王進軍突然間失了業,他感到很為難。“都沒得干了,也沒收入。大家都抓耳撓腮的,年輕點的人還能到外邊找活干,像我們這歲數的也沒人要。”直到村里建起了花谷,聘用他為“養花人”,那顆沒著沒落的心才終于落了地。

      在家門口吃上“生態飯”,王進軍有了穩定的收入。“如今,我有活干,有收入,身體挺好,干勁也挺足。”王進軍算了一筆賬,“每月有三千多元工資,再加上千把塊錢的養老金,我挺知足。”

      專家訪談

      北京中地華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顏宇森:

      一體化修復各種生態要素

      記者:作為參與門頭溝礦山修復治理工作的一員,您認為礦山生態修復需要秉持怎樣的理念?

      顏宇森:在我看來,礦山生態修復不能只局限在簡單的地質災害治理和植樹種草、綠化美化范疇,而是要從國土空間整體規劃的尺度布局,融入山水林田湖草沙整體治理的理念,讓各種生態要素得到一體化修復,實現生態功能的多元化。

      記者:對于礦山修復治理過程中生態價值的實現,您有何建議?

      顏宇森:在修復治理過程中,一定要從村民的角度出發,考慮如何能讓當地找到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長久之路。比如,在治理過程中,對于氣候、土壤、降雨條件較為適宜的地區,我們選擇種植海棠、桃樹、杏樹等經濟作物。這些植物一方面能美化生態環境,同時也可以形成一系列新的生態和人文景觀,助力當地老百姓致富增收。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8

      推薦閱讀

      天天觀天下!100%!

      · 2023-04-18 11:36:34

      關于我們 聯系我們 商務合作 誠聘英才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08-2020 www.wnchengjie.com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熱訊新聞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豫ICP備20005723號-6
      文章投訴郵箱:2 9 5 9 1 1 5 7 8@qq.com 違法信息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亚洲线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看片在线观看,草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视频,亚洲六月丁香色婷婷综合久久
    • <acronym id="qmqcg"><cite id="qmqcg"></cite></acronym>
      <td id="qmqcg"><em id="qmqcg"></em></td>
      •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人强jizz多人| 久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 欧美日韩高清在线| 夜鲁鲁鲁夜夜综合视频欧美| 又湿又紧又大又爽a视频|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资源网| 色吧首页dvd| 拍拍拍无挡视频免费观看1000| 国产一级αv片免费观看| 久久99青青精品免费观看|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成人网| 日产精品卡二卡三卡四卡乱码视频| 国产做国产爱免费视频|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足鞋臭脚袜奴交小说h| 无码吃奶揉捏奶头高潮视频| 国产一级特黄aaa大片| 中国版老头gaybingo| 精品国产三上悠亚在线观看| 妞干网在线免费视频| 伊人久久精品亚洲午夜| 99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aⅴ| 欧美精品黑人粗大视频| 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精品网站| 骚虎影院在线观看| 揄拍成人国产精品视频| 免费看小12萝裸体视频国产 | 高清性色生活片97| 撞击着云韵的肉臀| 免费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 97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 欧美成人三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草草久久久无码国产专区| 尹人久久大香找蕉综合影院|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在线观看 | 久久久久88色偷偷| 秋霞午夜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模特hd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