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近十年來,北京中軸線全面保護體系逐漸完善,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的支持人群凸顯“年輕態”,28歲至35歲青年群體占比近五成。昨天,國際古跡遺址日中國主場活動上,《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與城市文化可持續》報告發布。
該報告以北京中軸線為核心案例,呈現遺產保護工作在政府管理、社會治理、環境保護、產業帶動、文化涵育等方面的特點,探討如何優化中軸線遺產保護工作更好地賦能北京城市發展。最近10年間,北京中軸線全面保護體系逐漸完善,被寫入北京城市發展總體規劃。市文物局副局長褚建好介紹,北京中軸線縱貫北京老城,豐富的文化遺產不僅涵養了市民的美好生活,還帶動了老城商業、交通、生態和產業四重價值疊加。在專家學者助力下,社會各界對中軸線整體概念及相關遺產點的文化闡釋日益深入,更多市民透過中軸線認識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不斷增強。
隨著北京中軸線保護工作的持續推進,市民對中軸線的關注度與支持度明顯提高。報告調研數據顯示,在表示非常支持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的受訪者中,28至35歲青年群體占比最多,達45.45%;其次是18至27歲年齡段,占比為25.03%;36至44歲年齡段占比達21.92%。報告指出,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的支持人群凸顯“年輕態”,有利于中軸線文化遺產的社會傳承和代際傳承。
同日,北京古遺址保護研究中心在圓明園遺址公園掛牌。該中心由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北京市文化遺產研究院)、圓明園管理處、北京聯合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土木建筑工程學院共建,以古遺址、古墓葬預防性保護的系統研究及保護管理與活化利用等內容為研究方向,旨在集結多學科、多方合作力量形成一批具有廣泛推廣價值的技術和成果,促進文化遺產保護學科的進步。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