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越來越發達,大家都選擇在網絡上汲取相關知識內容,比如觀察法的步驟_心理學研究方法大梳理 ,為了更好的解答大家的問題,小編也是翻閱整理了相應內容,下面就一起來看一下吧!
觀察法的步驟(心理學研究方法綜述)
【資料圖】
每門學科都有自己的研究或學習方法。心理學也不例外。心理學的研究方法中,有觀察法和實驗法。
觀察法。
觀察是指在自然或預設的情境中,對人的行為進行系統的觀察和分析。從這里,我們可以把觀察方法分為兩類。自然情境下的觀察叫自然觀察,預設情境下的觀察叫控制觀察。
1.自然觀察法。
自然觀察法不控制、不干擾被觀察對象,比如你站在街上觀察別人的行為。在心理學的發展史上,有一個非常著名的使用自然觀察法的人:英國動物學家和人類學家簡·古道爾。
從1960年開始,簡·古道爾(jane goodall)以自然觀察的方式對黑猩猩進行了長達38年的觀察。他積累了大量關于黑猩猩習性和行為的珍貴科研資料。為以后靈長類動物的研究奠定了基礎。
2.控制觀察法。
控制方法是事先設定好情況,然后觀察。這樣的觀察往往在觀察室進行,而觀察者在室外,這樣可以準確了解被觀察人的行為和面部表情。被觀察者在室內,所以看不到觀察者。
觀察有利也有弊。優點是更接近真實情況,缺點是觀察者無法影響被觀察者,只能靜靜等待行為發生。觀察法比較被動。
觀測往往會有誤差,這是觀測者的偏差造成的。其實這個很好理解,就是觀察者的主觀想法可能會影響實驗數據的準確性。為了盡可能避免這種誤差,規范實驗程序,在收集數據時使用統一的程序,用具體的操作或程序定義一個概念,盡量減少人為干預。
實驗方法。
與觀察法相比,實驗法會更加活躍。實驗方法涉及兩個變量和三個變量。兩者一個是主考生,一個是被試。兩者都可以指一個群體,而不僅僅是一個人。
這三個變量是自變量、因變量和受控變量。實驗就是通過調整自變量的變化來看因變量如何隨著自變量的變化而變化。影響自變量和因變量的因素稱為控制變量。保證控制變量盡可能相同,實驗會更準確。
實驗也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自然實驗,也叫田間實驗,一種是實驗室實驗。
1.自然實驗方法。
自然的實驗方法是改變實際情況中的一些條件。設計一個實驗來研究受試者的心理活動。
2.實驗室實驗方法。
這種用特殊儀器引起并記錄受試者心理現象進行研究的實驗。
實驗方法的運用可以主動引起行為的發生,有利于因果關系的討論。但是也有一個缺點,就是人的期望效應和安慰劑效應會影響實驗結果。為了減少這些引起實驗誤差的因素,通常采用雙盲控制,即受試者和被試都不知道實驗的目的,也不知道實驗的假設,只是按部就班地做。
摘要
觀察法和實驗法都屬于定量研究的范疇,即利用客觀數據進行研究。但是近年來,一種新的研究方法正在逐漸興起,那就是質的研究。
無論是哪種研究方法,其實都沒有好壞之分,只有適不適合。只要這種研究方法和研究內容相互匹配,那么這種研究方法就是可取的。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