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昨天,大興區第八小學啟動建設本市首所碳中和試點校。目前,該校用電已經實現碳中和,后續通過增加屋頂光伏建設面積等方式,可基本實現學校整體的碳中和。
一進樓,墻面上的大屏幕格外吸引人,伴隨著學生的介紹,這個智能管理平臺的強大功能揭曉:能精確計算水、電、氣、熱、光伏、廚余垃圾等用量,并統一折算成碳排放量,再與現有節能行為和光伏綠電進行碳抵消。
屏幕上,本年度指標概況一目了然:學校人數1350人,碳匯總量為102572噸,已累計發電116382千瓦時。
“智能垃圾分類站可使用人臉識別登錄系統,后臺根據投放的垃圾重量自動計算成碳幣,發放到學生賬戶。”學生志愿者介紹,分類站分廚余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物三類窗口。該設備還支持智能語音交互投遞。“一張紙獻愛心”智能回收箱的功能更多,除了與碳幣平臺相連,還與中華慈善總會的愛心平臺連接,隨時記錄學生的愛心行為。
學校樓頂也有玄機。三排太陽能板是光伏發電系統,日最高發電量800余千瓦時,并已接入國家電網,實現了自發自用余電上網。微風發電機在城市微風的情況下即可工作發電。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