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小伙伴們 ,今天給大家科普一個小知識。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或多或少的都會接觸到虎頭要塞系列_虎頭要塞410毫米大炮 方面的一些說法,有的小伙伴還不是很了解,今天就給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關于虎頭要塞系列_虎頭要塞410毫米大炮 的相關內容。
虎頭要塞系列(虎頭要塞410mm加農炮)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一個小鎮,一座山峰,一座地下軍事堡壘,成為二戰的終點。
4月初,采訪團一行人在夜幕降臨時到達虎林市虎頭鎮,來到被稱為侵華日軍“東方馬奇諾防線”的虎頭要塞。此時的它,像一頭巨獸,靜靜地臥在萬達山腳下,默默訴說著當年的故事…
一建塞,鐵蹄踐踏下的鬼還在講。
冬天北方的夜總是那么長。他是一個準備申請修建虎頭堡的勞動者。他不敢相信自己如此“幸運”,竟然托人應聘了修建虎頭要塞的“好差事”。
“每月工資10元。飲食自理,來去自如。”在“悶車”上,他興奮地一遍又一遍地看著東亞有限公司 *** 處的海報,卻不知道黑暗中的火車會把他帶到哪里。
據侵華日軍虎頭要塞遺址博物館展覽部主任蔣文文介紹,昭和十八年,也就是1943年,侵華日軍虎頭要塞基礎設施基本完工,日軍舉行宴會慶祝完工。他們把勞工和俘虜集中在虎山西麓的一個洼地里,用酒和食物欺騙勞工,說會有報酬。當宴會進行到 *** 時,突然重機槍將火力集中在勞工身上,火焰從四面八方噴涌而出,頓時將宴會場地變成了血腥的屠宰場和尸體傾倒場。日軍為了掩蓋滔天罪行,事后將這片洼地填平。
現在,這座耗資數億美元,歷時六年,用幾十萬勞動者的血汗和生命換來的虎頭堡,已經隨著日本帝國主義最后的瘋狂而被拋棄了。
過去堅固的堡壘里只剩下斷壁殘垣,墻上的彈孔依稀可見。當年,一個個鮮活的生命被埋在地下。
高大的落葉松像無名的墓碑矗立著,只留下蜿蜒的烏蘇里江,靜靜地凝視著歷史的變遷。
“東方馬奇諾”的神話在正義之火下消失了。
一顆顆照明彈照亮天空,一顆顆喀秋莎尾焰點燃天空,仿佛宣告黎明的提前到來。虎頭正好處于哈巴羅夫斯克和符拉迪沃斯托克的中心,也是遠東蘇軍進入中國東北腹地的捷徑。其軍事戰略地位極為重要。日本關東軍修建虎頭要塞,企圖將其作為進攻蘇聯的戰略基地,扼住蘇聯遠東烏蘇里鐵路的咽喉。但隨著山頂的陣地被一個個攻占,山下的地道被一個個炸毀,入侵者被永久埋在地下。
1945年8月26日,藏在虎山山洞里的最后一批日軍落魄士兵被殲滅,二戰的車輪在這里戛然而止。這個曾經被關東軍吹噓能堅持半年永不陷落的“東方馬奇諾”,不畏圍城的“北滿永久要塞”,短短18天就化為烏有。
據侵華日軍虎頭堡遺址博物館館長劉淑英介紹,侵華日軍長期占領中國東北的夢想已經落空。虎頭要塞支撐點日軍守軍1378人。除了突圍逃離陣地的53人外,其余日軍和堡壘周邊地區的數百名日軍開拓團和軍屬,最終都成了非正義戰爭的烈士。虎頭鎮被歷史學家和二戰研究者稱為“二戰的終點”。2003年7月,虎林市在虎頭的據點虎山山頂上,修建了一座二戰結束紀念碑。原中央軍委副主席、國防部長遲浩田為紀念碑題詞。
硝煙又散了,世界在虎山腳下變了。
一輪紅日從白雪皚皚的群山中冉冉升起。房屋錯落有致,晨煙裊裊。伊曼河和松嘎察河匯成一條河,烏蘇里江環繞著靜謐的萬達山脈,虎頭要塞仿佛從沉睡中醒來,煥發出新的生機。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為了銘記那段慘痛的歷史,保護日本侵華的證據,國家和省市先后投入600多萬元,對虎頭堡的主要陣地——虎頭堡地下金庫進行了挖掘清理,并在遺址頂部修建了“侵華日軍虎頭堡遺址博物館”。
如今的虎頭炮臺已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全國文物保護單位,成為世界級的旅游景觀。
采訪中,虎林市文體廣電局局長李守君遙望遠方說,位于萬達山南麓、烏蘇里江西岸的虎林,屬于中國東部重要的邊境城鎮。在這種地理環境和條件的影響下,三個歷史事件改變了中國乃至世界的發展趨勢。
——這里是東北抗日戰爭的主戰場:被稱為“東方馬奇諾”的侵華日軍對蘇軍事要塞就坐落在這里,導致了最后一次二戰的結束。為了迎接這一天的到來,東北抗聯七軍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付出了巨大的犧牲,鍛造了抗聯精神。
——這里是十萬復員官兵開發北大荒的主戰場:其中四萬人來到虎林,王鎮將軍在這里點燃了之一把黃火,創造了北大荒精神。
——這里也是珍寶島自衛反擊戰的主戰場:駐珍寶島官兵在這里用生命和鮮 *** 寫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珍寶島精神。
——三靈生于虎林,照亮中國。因此,虎林市虎頭堡被 *** 宣傳部授予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和國防教育基地,珍寶島被省 *** 授予革命傳統教育基地。
今天,虎林市經歷了新中國的成立。在中國 *** 的領導下,抓住機遇,快速發展,取得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虎頭已建成集界河風光、戰爭遺址、濕地探險、歷史文化為一體的國家5A級景區。
光輝歲月不忘,紅色文化繼續傳承。
黎明時分,耀眼的陽光照在老虎頭上,遲浩田題寫的“二戰結束紀念碑”矗立在虎山的更高處。在藍天的映襯下,綠樹鮮花環繞,牌位上一尊手持和平鴿的少女銅像在陽光下閃著銀光,莊嚴而祥和。
當硝煙散去,勝利將被永遠銘記。當時,虎頭堡已成為一個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博物館里,日軍侵華的各種文字、照片、物證等史料歷歷在目。走進堡壘,日軍當時的指揮所、彈藥庫、營房、醫療診所等軍事和生活設施呈現在眼前。鋼筋混凝土墻的廢墟和橫在上面的彈痕向人們傳遞著防御工事的堅固和戰斗的殘酷。
“這里是侵華日軍修建的半地下永久性巨炮陣地。在蘇軍進攻前,抗聯教旅隊伍提前潛入虎頭要塞,成功炸毀巨炮陣地,消除了其對即將出兵東北的遠東軍的巨大威脅。200多人的抗聯先遣隊,大部分都死在這場戰斗中。”虎頭炮臺博物館的講解員正帶領一群小學生參觀亞洲更大的炮兵丸山炮臺遺址,聆聽抗聯英雄們的悲壯史詩。
“我自愿加入中國 *** ,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紀念碑前,黨員干部集體向倒下的烈士敬獻花圈,重溫入黨誓詞。
“虎林市不僅自然生態資源豐富,更是一座英雄城市,作為二戰結束地和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根據地,有著豐富的紅色歷史文化底蘊。我們深入貫徹 *** 總書記“要把這些紅色資源用好黨史學習教育”的指示精神,充分發揮虎頭堡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紅色堡壘作用。在這片用先烈鮮血澆灌的土地上,學習紅色歷史,回望走過的路,培育紅色意志,牢記最初的使命,學習紅色精神,為百年新征程而奮斗,將紅色基因代代相傳。”老虎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孫志云堅定地說。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