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同時具備成立時間不到10年、估值超過10億美元、未上市這三大特點,身處朝陽產業并以驚人之勢增長的創新企業,被人們冠以“獨角獸”之名。
過去十多年,是北京創新潮涌、獨角獸層出不窮的時期。截至2021年,北京擁有獨角獸企業102家,比2015年增長150%,數量和估值均在全球城市中名列前茅。高速奔跑的獨角獸,正向世界詮釋北京邁向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創新密碼。
逐夢北京的創業者紛至沓來,并瞄準前沿領域大展身手。在天使投資人徐小平的力邀下,谷歌眼鏡核心研發人員趙勇回國創立格靈深瞳;曾任德國宇航中心實驗室副主任的陳兆芃,回國創立了思靈機器人;卸任獵豹移動總裁后,在互聯網行業廝殺了十余年的徐鳴跨界創立銀河航天,要用上千顆衛星織起一張覆蓋全球的太空互聯網……
“新生代獨角獸快速崛起,硬科技獨角獸占比近五成。”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高科技產業促進中心主任徐劍介紹,近幾年,在AI輔助藥物研發、人工智能芯片、產業互聯網、商業航天等領域,北京快速涌現出一批成立不超過5年的年輕獨角獸。
獨角獸的成長之路注定不是一帆風順的坦途,往往要經歷穿越“死亡谷”的考驗。一輪又一輪高強度研發投入、產業化落地道阻且長的煎熬中,接續陪跑的耐心資本為獨角獸們撐起抗擊風險的堅固屏障。
在北京,平均每天就有6.5家企業獲得投資——2022年,投向北京企業的早期投資、VC/PE投資額1616億元,在全國占比17.8%,連續多年領跑各大城市。多年來,北京102家獨角獸累計獲得845只基金超4000億元投資。通過設立科創母基金等政府引導基金,北京帶動社會資本投硬投早投小,強化耐心資本供給,做好獨角獸企業源頭培育。
獨角獸企業,是市場用真金白銀投票作出的選擇。未來的世界頂尖級企業,大多會經歷獨角獸企業這一階段。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黨組成員、副主任張宇蕾表示,中關村一系列先行先試改革政策,“敢為人先、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精神,充分激發科技成果轉化、創新創業的活力,促進涌現出一批脫胎于高校院所的獨角獸、龍頭企業孵化的獨角獸、資深連續創業者牽頭創辦的獨角獸。北京將集聚力量支持獨角獸企業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同時發揮好“政府+聯盟”雙管家機制的優勢,提供更為精準優質高效的“一對一”服務,促進獨角獸企業做強做優做大。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