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霞浦西洋島_霞浦西洋島旅游攻略 大家在熟悉不過了,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那你知道霞浦西洋島_霞浦西洋島旅游攻略 嗎?快和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相關資料圖)
霞浦西洋島(霞浦西洋島旅游指南)
“福清古厝紅色傳說”專欄
發表之一篇文章
這個福清的古村落,隱藏著一個你不知道的紅色傳說。
今天的《福清古厝里的紅色傳說》
第二個來了。
楊:福清紅軍參謀長,毛主席親筆題詞。
他在閩西、閩北、閩東、閩中當過紅軍。
他是福清的閩中工農游擊隊之一支隊參謀長,
在羅漢里戰役中,他指揮了1935年的東關村戰役。
[1982年8月主席為楊題寫的《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到底的人》一書由紅旗出版社出版]
說到1935年
東莞寨子紅軍之戰
不能提楊。
他是這場戰斗的直接指揮官。
他也是當時參戰的紅軍指揮員之一。
戰斗中最有經驗的人。
[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到底的人由 *** 中央政策研究室資料室整理]
在戰斗在福清的前輩中,像楊這樣有著傳奇軍史的人可能很少。他在閩北、閩西、閩東、閩中當過紅軍,他用自己的戰斗生命書寫了別樣的福建革命戰爭史。 *** 主席為他題詞。
[1950年主席為楊題詞]
家在連城
1929年參加閩西紅軍。
楊是一個傳奇。
他的傳奇與福建的革命軍人史密斯密不可分。
楊(1909-1996),祖籍佛水,福建省連城縣人。他的父親楊茂能是方圓百里有名的裁縫,母親張茂菊在家教育孩子,還種了幾畝薄田。
少年時期,楊就讀于由一位英國牧師創辦的連城小學。當時學校里有個黃本福老師,長汀省立七中畢業生。他推薦了許多進步書刊給學生閱讀,介紹了許多外面的新情況,使楊對黑暗社會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楊畢業后,懷著改造社會的理想,外出考了軍校。對此,楊的戰友葉飛將軍在其著作《故鄉會戰紀實》中記載,楊曾畢業于舊軍校,任連長。這些都為他后來參加革命工作奠定了思想文化和軍事素養基礎。
[楊一九四九年]
1929年1月, *** 、朱德率領紅四方面軍離開井岡山,向贛南、閩西挺進。3月11日挺進閩西長汀縣,14日在翟長領大獲全勝,占領長汀城,隨后轉戰閩西。1929年5月,紅四方面軍之一縱隊進駐習之,總部設在習之崔疇寺。縱隊首領林彪(又名司令)就住在喬印堂,又名福昌殿,離崔疇寺只有幾十米遠。5月21日,紅四軍在連城習之平頭大衛草坪七期召開群眾大會。時任前委書記的 *** 同志在會上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號召農民積極參加革命。紅四方面軍還在的大街小巷畫了許多充滿革命 *** 的標語,其中有兩條最讓楊振奮:“號召農民打土豪,分田地!”“最勇敢的青年來紅軍!”。11月, *** 連城黨組織成立鄉人民 *** 和鄉黨支部,楊加入紅軍。
從這個時候開始
楊跟隨 *** 的入侵。
冒著生命危險。
應黨的要求
1931年,閩北紅軍游擊隊組建。
楊參軍后,出類拔萃,有文化,有膽識,沉著冷靜。1931年,楊奉上級指示前往閩北,在順昌洋口地區秘密組織紅軍游擊隊。他的工作非常有效,他的團隊在不斷擴大。
那年夏天的之一天,楊外出執行任務,不幸被敵人發現并逮捕。嚴刑拷打后,他被帶到省城,關進福州之一監獄。在獄中,他堅強的意志贏得了獄友的尊重,他很快參加了獄中黨組織領導的秘密斗爭。他寫詩填詞,勉勵獄友堅守操守,獄中有一首詩流傳至今:“地滿斗愁,城分南北。風起長江,雨過天晴,太陽飄。”
1933年11月,“福建事變”爆發,給了楊和他的戰友們一個重見天日的機會。
原來,1932年上海“一二·二八”抗日戰爭后,蔣介石將堅持抗戰的國民革命十九路軍調往福建“剿共”。十九路軍將領蔡廷鍇、蔣光鼐在同紅軍作戰屢遭挫折后,認識到繼續“剿共”內戰已無出路,決心聯合 *** 內的反蔣勢力李、陳,共同走抗日反蔣的道路。1933年11月20日,李、陳、蔣光鼐、蔡廷鍇等人,以 *** 十九路軍為主力,在福建福州南校召開總會,決定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革命 *** ,并發布內外政策,提出廢除外國治外法權,廢除不平等條約,對內實行聯共反蔣政策。
結果,政治犯楊被釋放,昂首走出監獄。
福州入黨
1933年參與創建閩東根據地。
1933年12月,楊光榮地加入了中國 *** 。不久,因為在軍校受訓,加上閩東武裝斗爭缺少軍事干部,楊被緊急派往閩東參加武裝斗爭。
1932年至1934年8月,閩東黨組織先后建立了7支主要革命武裝,為閩東地區武裝暴動奠定了基礎。據《葉飛回憶錄》,“游擊隊也有弱點。沒有基本群眾,他們不能到處活動,開辟新的地區受到限制。況且他們沒有基本武裝,缺乏軍事骨干。當時只有老軍校畢業、當過連長的楊同志對紅軍的戰術不太了解。”楊十分注意從斗爭中學習,進步很快。不久,他成為連江工農游擊隊第十三支隊參謀長。他和同志們一起組織了多次武裝暴動,取得了輝煌的戰果。1934年1月,閩東革命委員會在福安賽岐成立。2月,閩東蘇維埃 *** 成立,轄福安、壽寧、福鼎、寧德、霞浦、連江、羅源等7個縣蘇維埃 *** 、42個區 *** 和800多個鄉 *** ,紅 *** 域500多里。參謀長楊是連江工農游擊隊第十三支隊,后擴大為閩東工農紅軍第十三獨立團,槍200多支。
1934年9月底,根據閩東特委指示,紅十三團改編為閩東獨立師第三團,后赴寧德與閩東紅軍會師。紅軍主力籌集后, *** 連江縣委立即從各區、鄉的紅衛兵中抽調骨干,組成連江紅軍獨立營。同年12月,動員蘇區青年積極參加紅軍。隊伍擴編到500多支槍,擴編到閩東紅軍西南團。楊被任命為團長,領導了一場激烈的戰斗與“清剿” *** 軍隊。
此時,連江已調集 *** “清剿”部隊一萬余人,連江與閩東的聯系被切斷。縣委和紅軍西南團被圍在坑源。 *** 連江縣委書記楊、林,組織力量從海上突圍,轉移骨干人員到福建霞浦縣東南海域的西島,與駐守島上的閩東紅軍海軍獨立營柯會合。
1935年3月,西島被 *** 海軍“圍剿”。楊、、組織紅一方面軍西南團分兩路突圍。林被逮捕并犧牲了。楊、等領導干部沖出重圍,轉戰福清,與工農紅軍游擊隊福清旅會師。在 *** 福清中央書記黃的領導下,武裝斗爭繼續進行。
[楊在東關村指揮戰斗時,在此觀察敵情]
轉向福建中部
1935年,參與創建羅漢里游擊根據地。
楊和他的同志們一起,克服一切困難,在羅漢里開辟了游擊根據地。 *** 閩中特委成立后,在羅漢里、莆田作戰的兩支紅軍游擊隊改編為閩中工農游擊隊之一支隊和第二支隊,楊任之一支隊參謀長。
[楊曾和閩中工農游擊隊之一支隊的戰友無數次走過羅漢里的紅軍小道]
在艱苦的條件下,楊十分重視軍事訓練,一有空就給隊員們講軍事技戰術。每當支隊有軍事行動,他都精心籌劃、精心準備,經常打勝仗。
面對一次次前來“清剿”的強敵,楊和他的戰友機智勇敢,打了許多勝仗。在敵兵的壓力下,楊和他的戰友們成功地跳出了敵人的包圍圈,轉移到莆田漢江廣業山區。
【楊曾與戰友部一起抗“剿”的羅漢里軍營】
加入抗日
1937年編入國民革命軍第80師。
1937年7月7日,隨著盧溝橋事變的爆發,全面抗戰開始。9月初, *** 閩中工委書記劉土君與 *** 莆田縣長夏就閩中紅軍游擊隊(現改名為“中國人民抗日救國義勇軍第七路之一縱隊”)的整編地點、經費、保衛等問題進行了協商。年中,紅軍游擊隊在莆田尚書橋開始訓練。10月15日,根據閩中國共談判的抗日合作協議精神,閩中紅軍游擊隊由 *** 軍80師239旅整編,改編為國民革命軍80師特務旅。該旅共160余人,劉土君任大隊長,楊任副大隊長兼參謀長,駐扎在莆田廣化寺。
同年11月中旬,劉土君、楊奉命帶領特務大隊前往全州承天寺。但在這個過程中, *** 一直在不斷制造矛盾。
楊苦不堪言,遂與劉圖的軍隊商議北上加入新四軍。
克服一切困難
1938年率團到新四軍。
面對與國民革命軍第80師的一系列摩擦事件,楊和劉圖均急于尋找擺脫困境的出路。
1938年3月, *** 頑固派制造泉州事變,殺害營長劉土軍,并包圍游擊隊解除武裝。面對突發事件,楊不畏艱險,率領全體指戰員與 *** 地方當局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斗爭,迫使對方歸還武器,并率部不顧一切困難北上。
一九三八年五月,率領紅一方面軍游擊隊在閩中向皖南挺進。受到葉挺司令員和張參謀長的親切接見,編入新四軍特勤團,擔負起保衛部隊的重任。
抗日戰爭時期,楊同志任新四軍教導總隊教官、總部作戰科副科長、教育科科長、特務團參謀長;皖南事變后,楊被調到新四軍第二師,與副師長張一起抗擊日偽。1941年5月初,江北司令部軍政干部學校擴建為中國抗日軍政大學第八分校,由新四軍第二師組建。楊被調到任該校訓練部部長,后又調到新四軍第二師參謀處任教育部長。
馬融半衰期
1950年, *** 為他題詞。
解放戰爭時期,楊任華東軍區參謀訓練大隊大隊長,第三野戰軍第二縱隊教導團團長,第十兵團司令部參謀處處長。
解放戰爭時期,楊因出色完成教學任務,于1948年12月30日被華東軍區政治部組織部授予二等功。1950年3月14日,主席閱后為楊同志題詞:“好好學習,老當益壯”。題詞刊登在 *** 中央研究室書記處編寫的《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到底的人》(紅旗出版社,1982年8月之一版)一書的首頁。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不久,黨中央和毛主席迅速作出了進軍西南和福建的決定。6月17日,中國人民 *** 華東陸軍勤務總隊(以下簡稱南勤務總隊)隨即成立。福建省委書記張鼎成任團長,省委委員、宣傳部部長陳,省委委員、福建省青聯主席吳洪祥任副團長,楊任參謀長。為配合人民 *** 解放西南和福建,黨發出號召,號召上海廣大青年學生積極參加西南服務團和南方服務團,為西南和福建的解放和建設服務。1949年7月19日凌晨4時,南服務團2000多名戰士登上了開往上海北站的火車,踏上了南下的征程。
楊在發動、組織和領導中國人民 *** 服務團進入閩南地區做了大量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楊歷任中國人民 *** 漳州軍分區副司令員、華東軍區后勤部訓練處處長、 *** 戰史編輯部抗日戰爭史組組長。1962年調入地質部工作,歷任地質部辦公廳之一副主任、水文地質研究所所長、水文局副局長。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