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在正在舉行的中關村論壇展覽上,中國肉類食品綜合研究中心帶來了一項“未來技術”——細胞培育肉制造技術。利用這項技術,科研人員提取禽畜動物的肌肉干細胞,再在體外經擴增、分化為肌肉細胞后通過3D打印成為“豬排”“雞胸”等,其營養成分與普通的肉類沒有區別。目前,該技術正在京建立小規模生產線。
“我們的產品和植物肉有本質的不同。它的原料是純粹的動物細胞,因此產品也是全動物蛋白,不同于目前常見的植物蛋白肉。”中國肉類食品綜合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李石磊介紹,將禽畜的肌肉干細胞提取后凍存保管,再在需要時取出進行培養擴增,待有了足夠的細胞原料,3D打印便有了“墨水”。
產品的營養和口感則可以根據市場需求實現定制化。李石磊介紹,目前,實驗室已經可以根據需要,制作“雞胸肉”“豬排肉”等不同產品,培育肉可以擁有接近真實肉類的形態和感官特征。且通過此種工藝生產的肉類,不會出現獸藥殘留等食品安全問題。
目前,該技術的小規模生產線正在京建立,中試規模細胞培育肉示范生產線正在籌建,預計未來年產量可達10噸。不過,李石磊表示,這一產量距離商業化仍有較長的距離。“這項技術未來5至10年有望實現商用化生產,目前正處于從實驗室到工業化的過程中,中間依然存在瓶頸。”李石磊說,一旦突破了技術瓶頸,肉類生產的效率將會大幅增強,實現土地集約、節約用水,再配套使用清潔能源,就能實現產業的有效升級。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