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下午,上海內環高架橋上一輛黃色工程車與一輛藍色奧迪車相撞后騎上了護欄。雙方最初的矛盾源自碰撞之前的一次并線,且并線的路段上懸掛有“交替通行”的交通標志。“交替通行”這個概念隨之進入大家視線。北京也有“交替通行”,且兩處“交替通行”路段已設置六年,但記者近日現場探訪發現,近一半司機并不知道交替通行規則。
(資料圖)
阜石路西直門兩處“交替通行”設置已有六年
“交替通行”的規定來自《道路交通安全法》。在北京市《實施<道路交通安全法>條例》中載有明文:機動車在車道減少的路口、路段,遇有前方機動車停車排隊等候或者緩慢行駛的,應當每車道一輛依次交替駛入車道減少后的路口、路段。2017年10月起,北京交管部門先后在石景山阜石路楊莊東橋、西直門橋通往西外大街匝道口安裝了“交替通行”、也稱“拉鏈式通行”的標志牌展開試點。但記者發現,近六年后,還是有不少司機對此并不熟悉。
5月27日下午兩點,記者來到楊莊東橋東側阜石路入口。此時雖是周末的平峰時期,但入口處兩條車道上一直滿滿地排著車輛。在20分鐘的觀察時間里,記者發現,大約有一多半的司機在遵守規定。有左側車道內的司機在前車駛入后,發現右側車道上的車輛還在后方,會主動踩下剎車,等候右側車輛先行駛入;也有身在右側車道的司機,在左側車道車輛駛過,發現其后的車輛還要跟著駛入,于是打開車窗作出“按壓”的手勢,要求旁邊車輛等待。
但確實有部分司機對“拉鏈式通行”的標志牌視而不見,或者看見后也不明所以,按照其他路口的通行方式,能搶則搶。
市民曹先生每天上班途中都要經過西直門橋上由北二環路、西二環路通往西外大街的匝道交匯口,這里是北京另一處“拉鏈式通行”的試點路口。他駕車途經這里時也曾經出現過危險——“我理所當然地覺得對面的車應該知道‘拉鏈式通行’,他得讓我先過去,但對面顯然是不知道,倆車一搶,險些撞了。”曹先生認為,“交替通行”的概念,有人知道,有人不知道,這樣一來,其實還不如所有人都不知道更安全。
“交替通行”普及度不高并線糾紛頻發
“并線、加塞”類交通違法,在本市每天都在上演。記者采訪到的部分一線交警表示,盡管作為明文寫入《道交法》的概念,即使沒有標志牌,“交替通行”也應成為每一個文明出行的司機必備的意識,但是很顯然,現在這個概念并沒有真正進入到交通參與者的交通生活之中。
記者駕車沿二環路體驗時發現,在多處出入口,車多時屢屢出現加塞、搶行的情況。壓著實線并線的司機遇到車頭緊貼前車車尾堅決不讓行的,險象環生。在建國門橋南的入口處,沿東便門方向輔路駛來的南向北車輛準備進入二環主路時,兩排車同時擠進路口的場景比比皆是。最外側車道準備繼續沿輔路北行的車輛很容易被堵住。
在東直門北橋通往機場高速路的出口,交管部門已在出口前方施劃了長實線,并且有電子眼拍攝軋實線的交通違法,但仍然無法杜絕部分車輛在出口前方突然軋實線,強行向車流內加塞。
記者了解到,在北京交警“隨手拍”平臺上,司機們舉報其他車輛非法并線、搶行的線索始終占有較高的比例。按《北京市實施<道交法>辦法》,違反規定變更車道,也就是市民常說的“加塞搶行”,要被罰款200元;違反交替通行規定的,也應處以100元罰款。
“交替通行”硬件設施和宣傳都重要
“‘不能闖紅燈’人人都知道,但是知道‘交替通行’的,顯然不多。駕校里也很少提及這些較為冷門的法律條文,以致于司機們在‘出廠設置’的時候,腦子里就沒有這個內容。”北京工業大學交通學院院長陳艷艷說,相當多的司機不了解“交替通行”的概念,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對這些較為“冷門”、但實際上非常重要的法律條文宣傳尚不到位。
北京是個超大型都市,來自全國的司機數量非常大,對法律法規的理解本就存在差異。而對于“交替通行”這樣對司機守法意識、文明意識要求很高的條文來說,在普及率、守法率上確實存在難度。陳艷艷認為,“這種文明駕駛行為,只要有一小部分人不遵守,就很難真正形成普遍共識。這時候就更需要交管部門‘上前一步’,把硬件設施做到位。”
陳艷艷說,按照《道交法》條文中的“車道減少的路口、路段”的規定,北京的環路、快速路上確實存在相當多符合標準的位置。“在這些路段設置標識,既符合法律,又能讓司機們更加熟悉相關法規,同時也是潛移默化中提升司機交通文明水平的方法。”
市交管局科信處則表示,近年來,交管局針對出入口違法行為高發點位逐步增設了大量出入口違法監測設備,也取得了一定效果。截至目前,北京市環路及高速公路在用出入口監測設備累計達到265處,可實現對進出道路車流量的統計,對壓實線并線、壓導流帶、違法占用應急車道等違法行為實現監測抓拍,同時兼顧視頻監控功能。2023年內,北京市環路主路出入口將繼續增設38處出入口監測設備。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