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很多人都不知道熊為什么會冬眠?_熊冬眠是怎么回事? 是什么意思,其實他的意思是非常簡單的,下面就是小編搜索到的熊為什么會冬眠?_熊冬眠是怎么回事? 相關的一些知識,我們一起來學習下吧!
熊為什么要冬眠?(什么是熊冬眠?)
(資料圖片)
我們都為每天早上按下鬧鐘的“稍后提醒”按鈕而感到內疚。然而,在我們心中,誰不想連續幾個月都穿著睡衣派對呢?每當想起這些,我都忍不住羨慕那些冬眠的動物,尤其是熊。它們可以睡上幾個月,還能順便預防幾種疾病。
你可能已經知道冬眠是動物在冬天的一種適應性行為。冬季氣溫極低,植物難以結果,動物難以捕獵覓食。他們越來越難以滿足每天的熱量需求。
冬眠可以使動物在食物匱乏時以較慢的速度利用熱量,這是它們面對惡劣環境和食物短缺時的一種生存策略。在這種幾乎不活動的狀態下,動物可以節省能量,所以在寒冷的冬天也不用出去冒險。
動物冬眠時最明顯的特征就是體溫下降,根據降溫的程度分為不同的類型。深度冬眠動物的體溫會下降到5攝氏度,比如松鼠,而熊的冬眠方式比較溫和溫和。
哺乳動物經歷結果性休眠,而爬行動物經歷預測性休眠。因為爬行動物是冷血動物,無法調節自己的體溫,隨著白天變短,來自太陽的熱量減少,這些爬行動物就能預知冬天,從而進入強制冬眠,這樣冬天來臨時就不會凍死了。這叫預測休眠,昆蟲也是。
同時,雖然熊整個冬天都冬眠,在這個過程中不吃不喝也不排便,但這并不意味著它們完全處于休息狀態。總有你不知道的事。熊并不是真正的冬眠動物。它們只是進入了一種呆滯狀態,與真正的冬眠略有不同:松鼠會把體溫降低到5攝氏度。然而,與它們37-38攝氏度的正常體溫相比,熊的體溫只下降了10度。
熊之所以保持這種氣溫下降不大的休眠狀態,是因為當它們的巢穴受到威脅或被水淹時,它們能夠迅速應對危險,而不是像深度冬眠的動物那樣完全“封閉”。他們甚至在偶爾醒來時改變姿勢,以防止褥瘡。
此外,母熊通常在冬眠期間分娩,因此它可能不會在冬眠中途醒來照顧幼崽。
熊冬眠多長時間取決于它們生活地區的氣候條件。在阿拉斯加寒冷地區,熊通常冬眠長達7個月,而在北美沿海地區,熊可能只冬眠2-5個月。一般來說,熊從12月冬眠到第二年的3月或4月。
夏末秋初,熊開始吃更多的食物來增加體重,為冬眠做準備。在這個過程中,熊往往食欲過剩。它們會吃草、植物根、漿果、昆蟲、魚和小動物。冬眠前,熊每天可以吃四十公斤的食物,熱量是夏天的三倍多,之后每周增重十多公斤。有時它們也會在洞穴中儲存食物用于冬眠。
熊的筑巢地點包括但不限于在大樹下、瀑布下、空洞穴或樹下,利用天然的巖石洞穴或干脆蜷縮在被樹葉覆蓋的巢穴中。建造洞穴需要3-7天。挖完窩后,熊會用云杉樹枝或絨毛蓋住底部。底部形成的小空縫隙可以幫助將熱量截留在洞穴中,防止熱量流失。
冬眠期間,熊的代謝率會下降50-60%,呼吸頻率也會從每分鐘6-10次下降到每45秒1次,心率會從每分鐘40-50次下降到8-19次,體重會減輕15-20%。
因為它們不吃東西,所以分解儲存的脂肪和蛋白質,甚至一些肌肉組織也被分解利用蛋白質進行代謝過程。由于脂肪的分解,在冬眠期間,它們的膽固醇水平是平時的兩倍,但由于它們的高密度脂蛋白(一種有益的膽固醇)高于低密度脂蛋白,它們不會出現動脈堵塞或膽結石。熊的肝臟會分泌一種叫做熊去氧膽酸的物質,可以防止膽結石的形成。
雖然過度使用體內的資源會使熊面臨失去肌肉或骨骼等重要組織的危險,但即使組織分解成蛋白質,熊也不會失去太多肌肉。熊可以利用尿液中尿素的氮來重建肌肉。它們可以將鈣循環回骨骼,從而防止骨骼退化或骨質疏松癥。
那么,所有的熊都冬眠嗎?當然,也有例外。你可能已經猜到是誰了。灰熊、棕熊和黑熊都冬眠,但北極熊不冬眠。北極熊已經適應了優優資源網的惡劣溫度,不太可能冬眠。
另外,如果動物中的熊在冬天還能獲得足夠的食物,就不會冬眠了。但是,這種活動是不健康的,他們會因此變得太胖。所以現在很多動物園都允許熊冬眠。雖然一段時間內無法出售熊屋的門票,但至少它們的健康可以得到保障。
有機會想冬眠嗎?這個提議對鹿角來說真的挺有誘惑力的。整個冬天躺在地上,不吃不喝,不用擔心各種壓力,反過來可以預防心臟病和骨質疏松的困擾。這就是生活!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