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南平師范高等專科學校_閩江師范專科高等學校 大家在熟悉不過了,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那你知道南平師范高等專科學校_閩江師范專科高等學校 嗎?快和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南平師范學院(閩江師范學院)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暑氣漸消,秋天來了。日前,南平師范學院(現武夷學院)原院長陳嘉盛教授重返學院校園,帶著1984級的中文專業學生沿著這條名為“關沙田”的道路緩緩行走...大家回憶往事,感慨萬千。
“從南平師范學院到武夷學院,從南平的‘觀沙天’到武夷山腳下,幾代教育工作者嘔心瀝血,勵精圖治,國富民強。”在陳嘉盛看來,學校的發展歷史也是閩北高等教育發展的縮影和見證,承載著閩北人民在教育事業上的光榮和夙愿。
▲90年代拍攝的南平師范學院大門。
藍色的縷縷在路上:《關沙天》中的播種與耕耘
城市快速發展后,“觀沙田”已今非昔比。然而,在五邑大學的校園里,這條“官沙田路”記錄著南平師范學院的歷史,師生們的記憶不知不覺被拉回了“官沙田”播種耕耘的時光。
1958年,南平師范學院成立;1961年,省內高校調整,福州師范學院與南平師范學院合并;1962年更名為南平師范學院(本科);1963年秋,南平師范學院遷至漳州,與廈門、泉州等高校合并,組建福建第二師范學院。
歷史印記延續著文脈,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國家高考制度的恢復和高等教育的發展。經過各方努力,南平師范學院于1978年復辦,成為全省首批四所師范院校之一。
“1962年,我從福建師范大學(現福建師范大學)中文系畢業后,之一次去南平一中教書。后來師范學院恢復了從各地 *** 師的工作,我就去了。“回憶起我之一次在南平師范學院工作的往事,陳嘉盛仍然記憶猶新。復建之初,辦學條件十分艱苦,之一批復建專業也借用了簡陽師范學校和南平進修學校的校舍和師資。直到1979年9月,學校才在“關沙田”校址正式恢復辦學。
紅磚樓只有三間房子,禮堂和教學樓,10多名教職工,300多名學生,6個專業。圖書資料和辦學設備匱乏。教職工和學生在臨時餐廳吃飯,水電經常被切斷,學校交通極為不便...南平師范學院的“創辦人”們,就是在南平市西郊“關沙田”的土地上,在這樣艱苦的辦學條件下,艱苦創業。
奮進:教育者的時代使命
“與發達地區的大學相比,我們在辦學的硬件和軟件上沒有優勢。”1990年,陳嘉盛正式就任南平師范學院院長,他感到壓力,但同時也感到責任和榮譽。“爭創一流師范學院”的目標是明確而堅定的。
積極適應閩北山區教育發展,就近培訓急需的基層教師,把高等教育、師范教育、專業和地方結合起來辦學,突出服務基礎教育的主旋律;主動適應閩北農村經濟建設對職業技術人才的需求,擴大辦學規模,在鞏固、提高和辦好師范專科教育的基礎上,逐步適度發展非師范職業技術教育,促進師范專科教育與職業技術教育的整體結合...南平師范學院自復校以來,始終堅持面向農村、面向基層、服務基礎教育的辦學宗旨和辦學特色,為閩北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教師和專業。
如今,南平師范學院畢業的學生中,分散在各行各業,有知名學者,有黨政干部,也有技術骨干。但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卻像閩北鄉鎮學校里的明星一樣,常年堅守在教學一線,成為閩北基礎教育的中堅力量,為閩北教育事業默默奉獻。
“面向農村,培養新型鄉村教師,創辦山區師范學院的特色,是我們當時的使命。“陳嘉盛說,盡管辦學條件艱苦,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學校的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逐步提高,進入了全國高等師范院校的行列。1994年以來,學校先后獲得省委、省 *** 授予的“省級文明單位”、“文明校園”等榮譽稱號;1996年,作為全國160所師范院校的四所代表學校之一,參加了全國教師教育會議。1998年,他作為全國師范學院的兩個代表學校之一,再次參加了之一次全國高等學校教學工作會議。
代代相傳:在“武夷山”下開拓進取
"人們期待更好的教育。"歷史進入新世紀的2001年,閩北高等教育的發展也進入了一個新的機遇期——本科院校的創辦開始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2001年,南平師范學院搬入五邑高教園,籌備成立本科學院。2002年9月,南平師范學院武夷山校區位于吳麗婷黃泥垅,規劃校園面積約3000畝。2003年9月,新校區成立,首批四個系入駐。2005年9月,由富屯溪培育了近半個世紀桃李的南平師范學院將主體遷至武夷山。2007年3月,經教育部批準,南平師范學院升格為本科院校,正式命名為武夷學院。
培養人才振興閩北。“雖然我在2001年離開了我的行政職位,但我仍然被聘為教授,直到2008年退休。這些年來,我一直關注著五邑大學的發展。”陳嘉盛深有感觸,“從過去到現在,我們堅定面向基層、謀求特色發展的辦學方向和宗旨從未改變,為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是我們堅持的初心。”
如今,五邑大學已經實現了從單一師范教育向綜合應用型本科教育的轉變。以閩北產業發展需求為導向,著力構建以茶、旅游、藝術為特色,以新工科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應用型專業體系。在校生15000余人,43個本科專業與南平七大綠色產業等主導產業和行業對接。2017年,學校獲批全國高校實踐教育創新創業基地、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學校、省級應用技術大學轉型試點項目學校。成功躋身全國100所產教融合示范高校和福建三本高校,入選福建省示范性應用型本科高校。其辦學發展潛力指數在全省本科高校中排名第12位,在一般公辦本科高校中排名第2位,比2015年提升了5位。同時,學校也已向培養單位授予2018-2020年碩士學位,首批4個培養學位點。
從曾經的“南平師范學院”到今天的“武夷學院”,不斷變化的是學校的規模,是辦學的條件,不變的是教學的初心,辦學的理念。在新時代、新征程中,以五邑大學為重點的南平高等教育發展也在不斷展現新的活力。福建林業職業技術學院、閩北職業技術學院、武夷山職業學院等高職院校扎根閩北,通過創建地方特色學科更好地服務區域發展,形成了山區高等教育辦學特色。
關鍵詞: 閩江
責任編輯:Rex_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