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關(guān)于黃帝陵簡介(天下第一陵——黃帝陵) 的知識大家了解嗎?以下就是小編整理的關(guān)于黃帝陵簡介(天下第一陵——黃帝陵) 的介紹,希望可以給到大家一些參考,一起來了解下吧!
黃帝陵簡介(天下之一陵——黃帝陵)黃帝陵,位于陜西省黃陵縣城北約一公里處,是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的陵墓,歷史記載中唯一的黃帝陵,之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批國家AAAAA旅游景區(qū)、國家級風(fēng)景名勝區(qū)和之一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號稱“天下之一陵”,又稱“中華之一陵”、“中華之一陵”。位于陜西省延安市黃陵縣北橋山。
黃帝陵,古稱“橋陵”,是歷代皇帝和名人祭祀黃帝的地方。歷史上最早的黃帝祭祀始于秦靈公三年(前422年),秦靈公“以武陽祭司的身份祭祀黃帝”。從梁武帝元豐元年(前110年),梁武帝親自率18萬大軍祭祀黃帝陵開始,喬杉就是歷代舉行國家大祭祀的地方,保存了自漢代以來的各類文物。黃帝陵古柏群是中國現(xiàn)存最古老、規(guī)模更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柏群,共有8萬多株,3萬多株已逾千年。“黃帝手植柏”可追溯到5000多年前,據(jù)說是黃帝親自栽種的。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柏樹,被譽為“世界柏樹之父”、“世界柏樹之冠”。1961年3月,黃帝陵被國務(wù)院公布為之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編為“一號古墓葬”。1997年7月,被 *** 中央宣傳部公布為首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2002年5月,被列為國家級風(fēng)景名勝區(qū)。2007年5月,它被列為之一批國家AAAAA旅游景點。
黃帝陵景區(qū)主要由軒轅廟和黃帝陵組成。軒轅廟在喬杉腳下,而黃帝陵在喬杉之巔。黃帝陵標志碑,位于黃帝陵銀池廣場前,于2017年3月16日竣工。紀念碑正面雕刻的黃帝陵標志,圓形背景源自中國文化中“天是圓的”的傳統(tǒng)觀念,虛與虛轉(zhuǎn)化為空。圓圈底部的大地和如意祥云象征著黃帝開創(chuàng)的中華文明植根于厚土,造福中華。
軒轅廟人文始祖殿是供奉軒轅黃帝的大殿,也是整個寺廟的主體建筑,位于寺廟的中心。明代重建,1959年大規(guī)模重建。人類始祖殿占地282平方米,有七間寬室和三間深室。大雄寶殿的屋頂是刻有花脊的山頂。屋頂用灰布板和管瓦覆蓋,屋檐上掛滿了鉤子和水滴。前檐和其他三面都有斗拱。前檐有六扇隔斷門,二房有四扇隔斷門,二房有四扇隔斷門。房檐下的立柱和扁梁繪有篆印和斗拱,兩側(cè)、兩側(cè)背面和內(nèi)梁的彩繪精致華麗。正殿門楣上有一塊“人類始祖”的大匾,是 *** 前愛國將領(lǐng)程潛于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夏祭陵時所題。字體是鐵鉤銀鉤畫的,剛藏到 *** 。
漢獻臺;進入陵園東門,左側(cè)是24米高的夯臺,建于西漢元豐元年(前110年)。旁邊立著一塊石碑,上面寫著“漢武仙臺”四個字。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豎立,落款為《中國南唐旗書》。漢武仙臺,或稱漢武七仙臺,在《史記·結(jié)界本紀》中有記載:漢武帝劉徹元豐元年,“巡北朔方,征兵十余萬,祭帝譙縱山”。漢武帝劉徹率領(lǐng)18萬大軍北上。凱旋之后,為了夸耀自己的武功,讓自己更容易重返黃帝陵,他停止了對祖先的祭祀。同時,為了長命百歲,永垂不朽,18萬士兵在這里修建了一個平臺,平臺由泥土砌成,四周翠柏環(huán)繞。所以后人把這個站叫做齊仙臺。《中央縣志》還載:仙臺,漢武,“立黃陵左側(cè),高于林表,漢武巡北,祭黃帝,筑臺祈福仙”。五仙臺下周長120米,上周長22.5米,距陵墓45米。兩條石頭曲徑通向平臺頂部,四周古柏環(huán)繞,平臺頂部與林表一樣高。當(dāng)你登上它時,你可以看到周圍景色的全景。民間有句話叫“一上臺,就能多活一年”。
文物;軒轅廟祭祀保護碑刻124處,其中嘉祐六年(1061年)植碑1413處,泰文《黃帝陵禁伐圣旨碑》(1325年)。有46個銘文,都是皇家的消息。所謂御旨,就是皇帝親自下達的貢品,代表國家祭祀。其中,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清康熙二十七年(1689年),在黃帝橋,以及1912年孫中山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后,帶著他新寫的《黃帝陵頌》派團到喬杉祭奠軒轅黃。
關(guān)鍵詞: 黃帝陵
責(zé)任編輯:Rex_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