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約10個月的修繕施工,近日,緊鄰中軸線、毗鄰鐘樓的宏恩觀文物修繕基本完工,亮出莊嚴宏偉的三座大殿,寬大的歇山頂、古樸精美的券窗,“龍尾之要”煥然新生。
預計今年第三季度宏恩觀將向公眾開放。
金龍和璽彩畫原樣保留
穿過鐘鼓樓廣場,從角門踏入宏恩觀,院子中央、大殿、配殿里,此前施工時的腳手架已全部撤掉,工人也均已撤場,一座雄偉莊嚴的院落展現眼前。山門殿、帝君殿、大雄寶殿由南向北一字排列,兩側坐落著東西耳房、東配房、東配殿等附屬建筑。山門殿石質券窗和磚雕精美古樸,主殿帝君殿歇山頂寬大高峻,青灰色的筒瓦屋面整齊排列,檐下亮出油飾彩繪,整體氣勢軒昂。
(資料圖)
宏恩觀肇建于元朝元貞年間,地處元大都中軸線北起點的偏東北方向,被稱為“龍尾之要”。2021年,宏恩觀被列為北京市級文保單位。2022年8月,東城區啟動宏恩觀文物修繕保護工程。
參照歷史老照片,修繕工程恢復了山門殿南側的石質券窗、帝君殿的隔扇、檻窗的欞條斜方格樣式等,保留了宏恩觀的歷史真實性。一些珍貴的彩畫也得以原樣保留。
帝君殿檐下五踩斗拱,金龍和璽彩畫雖已斑駁褪色,但仍可見精美之姿。“金龍和璽彩畫在和璽彩畫中等級最高,圖案以各種姿態的龍為主。專家多次現場踏勘后一致認為,彩畫保存狀況整體較好,紋飾、色彩基本完整清晰,工藝精湛,是清晚期大型官式彩畫的重要遺存。”京誠集團工程部部長胡煒說。
如今,通過整體的除塵、去污處理,并對局部空鼓、剝離的彩畫層和地仗層回貼加固等,這些珍貴的彩畫全部原樣保留,開放后市民可一覽其華麗風采。
最小擾動保持歷史真實性
最低限度、最小擾動,這是宏恩觀修繕的重要原則之一,以保持文物的歷史真實性。在修繕前,設計單位通過三維激光掃描儀等專業設備開展數據化檢測,對建筑本體進行風險評估,基于評估結果進行保護性修繕。翻開厚厚的勘查報告、設計方案,記者看到,每一座大殿、配殿、配房的屋面、大木結構、墻體、臺基等每一個部位,都有詳細的檢測評估,并有針對性地設計了修繕方案。
木結構損傷,是宏恩觀整座院落結構性損傷不可忽視的部分。在中心建筑——帝君殿中,就有20多根柱子存在明顯開裂和柱根糟朽,且程度不一。在修繕中,施工團隊對每根木柱各自“開方抓藥”:對柱根糟朽的柱子進行包鑲;對明顯開裂的木柱進行木條嵌補,并用環氧樹脂粘牢;對劈裂嚴重的木柱鐵箍加固;而梁架中部分梁、枋、檁、瓜柱等構件雖存在開裂現象,但不影響結構安全,暫不處理、做到最小擾動。
帝君殿將變中軸線書店
宏恩觀歷史悠久、建筑宏偉,除了如今存留下的中路、東西路的部分文物古建,西配房、西配殿已經徹底損毀。西配房、西配殿原址上,此前建起三個獨立的現代建筑,南側臨街為一層灰磚平房,中部是帶水泥梁的高挑廠房,北側是帶有二層閣樓的紅磚廠房。
目前,這三個現代建筑正在進行改造,改造完成后,將與宏恩觀現存文物古建一起打造為中國傳統文化體驗園區。按照規劃,南側臨街的一層灰磚平房將成為園區的主入口,設中軸線郵局、游客服務中心,中部、北側建筑將分別為中軸線聚藝館、新北京生活美學館。
放眼整個園區,10個多用途文化空間包括展覽展示類、文創產品類、生活體驗類等功能,其中山門殿將成為中軸線數字館,帝君殿計劃引入中軸線書店,大雄寶殿將變成國際交流中心。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