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穿速干衣、戴冰袖,套防曬衣,再依次戴上冰絲頭套和頭盔——這是閃送員陶博每天出門工作前的固定動作。
單日路程超過兩百公里,袖口曬出三層鹽花,接受高溫與訂單時限的雙重“考驗”,又屢屢被同事、客戶和商家感動著——這是陶博近來的工作日常。
高溫天氣下,下單請閃送員幫忙寄遞物品成為不少市民的選擇。每當接到新的訂單,陶博都會動力滿滿:“訂單多,就多干一些,多賺一些。”
受高溫天氣影響,一份20元的訂單,如今能多賺一兩塊。但想多賺這一兩塊并不容易:一趟路程跑下來,陶博的衣服濕了又干、干了又濕,在烈日的炙烤下,很快就曬出鹽花,裸露在外的手腕上甚至能析出鹽粒。
從多是文件、鮮花,到變為以水果生鮮為主,陶博觀察到了近期配送箱里物品的變化。這一份份載著市民心意的禮物,經過陶博傳遞到另外一位市民手中。在近40℃的戶外,后座的配送箱難免成為“燜爐”,考慮到此,陶博總會惦記著給配送箱蓋上遮陽布。每次配送前,他都要再三和客戶確認包裝里是否加了冰袋,生怕有半點閃失。
閃送,是一份和時間賽跑的職業。陶博說,高溫天氣下,讓自己最難受的并不是配送過程的暴曬,而是生怕不能準時完成任務的焦慮。上周,他接到一份替客戶到餐廳取食品雕花的訂單,大廚精雕細琢,不忍心催促的陶博光等貨品就等了一個小時。可當這份雕花送到客戶手中,看到對方臉上舒心的笑容時,陶博頓時覺得輕松了。
來自同行和商家的善意,更讓他在酷暑中倍感舒爽。如果摩托車在高溫下罷工,他只需在閃送師傅組成的救援群里喊一聲、報個位置,總會有離得近的同行來支援。此外,越來越多與閃送合作的商家開始主動為處于接單間隙的騎手提供臨時休息避暑的場所,閃送自建的“騎士之家”,更為他們備好了免費飲用水、西瓜、藿香正氣水等。“這是好事兒,希望能有更多歇腳的地方,師傅們都能補充好能量再出發。”陶博說。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