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張家灣,有一座鑄造于1998年的銅牛雕塑,就坐落在北京銅牛廠的廠區內。這頭牛,曾經“看”著無數件承載老北京回憶的銅牛牌針織衣運出車間。進入北京城市副中心時代,張家灣被規劃為設計小鎮,銅牛眼前的制衣車間老廠房騰退后沒有拆除,而是變身未來設計園區。
記者近日探訪未來設計園區,不少別開生面的“未來設計”讓人眼前一亮:秒變高清屏幕的會議室墻壁,可自動調節明暗的室內照明系統,3D打印的花盆乃至房屋……曾經見證了一個時代的老廠房,如今成了未來場景的“樣板間”,活力重現。
把元寶楓種進屋子里
【資料圖】
從城市綠心森林公園南門出發,一路向南約1公里,就到了張家灣設計小鎮未來設計園區。銅牛雕塑就“安臥”在園區的草坪上。
循著銅牛的目光望過去,是曾經的銅牛廠制衣車間,長度100米,跨度80米,體量很大。改造過程中,老廠房骨架未動,外立面經過保溫層改造,覆蓋上了灰色與明黃色的金屬板,增加不少時尚氣息。從北門進入,記者見到了3棵郁郁蔥蔥的元寶楓。
“移栽過來3年了,長勢越來越好!到了深秋,滿樹金黃。”北京銅牛股份有限公司招商運營部工作人員王瑤指了指屋頂,“改造老廠房的過程中,我們新開了不少天窗,陽光能照進來、空氣也能更流通,人舒服了,植物也受益。”
眼前的未來設計園區,和大家印象中的老廠房截然不同。這兒沒有生銹的機器、布滿灰塵的地面,呈現在眼前的是寬敞明亮的發布廳、簡約現代的辦公空間。除了元寶楓,這里還有不少花墻、草池,讓人感覺像是置身于室內園林。
“我們對老廠房的改造必須面向未來,滿足設計師的核心需求?!蓖醅幷f,這種“未來設計”營造出的輕松環境非常受設計師歡迎,首都創新設計研究院、北京建院未來設計院都在園區里辦公。
會議室用屏幕當墻壁
老廠房雖然改造了,但銅牛制衣車間的歷史記憶并沒有被抹除。在未來設計園區內部,專門有一個區域擺放著近20臺縫紉機。它們和老廠房外的銅牛雕塑一樣,成為了歷史的見證者。
而今,在銅牛雕塑、縫紉機前經過的人們,不再是紡織工人,而是設計師。記者在共享辦公空間里,見到了這樣一個“透明會議室”,它面積不大,也就能容下十幾個人開會,四周的墻壁類似于玻璃材質,從外面一眼就能看到會議室內的場景。
這么設計,僅僅是為了方便采光嗎?事實不僅于此,這些墻壁實際上是一種高清屏幕。屏幕關著的時候,就跟玻璃一樣可以透光,屏幕打開之后,設計師坐在里面就能360度地查看設計方案進行頭腦風暴,很有“未來感”。
像這種天馬行空的設計,在園區內部還有不少。走進咖啡廳,看似平淡無奇的桌椅、燈罩、平面裝飾板,實際上都是一種由混凝土脫胎而來的新材料,摸上去很舒服,看上去也有濃濃的“工業文藝范兒”,跟老廠房改造而來的園區在風格上很搭。更重要的是,這種新材料的成本可比石材、木料便宜多了。
咖啡廳角落,一株茂盛的芭蕉長在花盆里,細細觀察,這花盆好像是用麻繩編制的,伸手觸摸,卻是堅硬的混凝土質感。令人稱奇的是,制作這個花盆的不是產業工人,而是應用3D打印技術的機器人。
跟玻璃同樣質感的高清屏幕、脫胎于混凝土的新材料、3D打印花盆,實際上都是未來設計園區入駐單位與上下游合作方的設計成果。由老廠房改造而來的8000平方米空間,除了承載共享辦公功能,也是這些充滿“未來感”設計成果的展示中心。
建筑物也能3D打印
在未來設計園區的廣場上,有一座淺灰色、弧形邊緣的混凝土材質“大房子”。玻璃門上,“3D打印建筑”幾個字勾起了記者的好奇心。
王瑤介紹,與傳統建筑業相比,3D打印建筑質量更加穩定、建造更加高效,可實現快速、經濟的工業化制造。打印使用的原料是一種經過特殊處理的混凝土,可以將建筑廢料循環利用,實現低碳綠色?!叭绻?D打印技術建造一個面積30平方米的書房,2臺搭載打印系統的機器人,配合4到5名工人,用不了幾天就可以完成。”
未來設計園區的科技感遠不止于此。無論室外光線如何變化,室內照明光線都能自動調整變化;5G信號覆蓋園區;3D打印技術能讓設計圖紙與研究成果“秒變”實物,實現了“設計即制造”。
曾經的工業重鎮張家灣,在轉型為設計小鎮之后,將憑借未來設計園區帶動一批高品質規劃設計和科技創新企業聚集,促進創意設計與城市科技和相關產業融合發展,打造城市副中心產業高地,并在京津冀地區發揮示范和輻射作用。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