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通州區河東資源循環利用中心一期項目正式投用,城市副中心繼碧水再生水廠后又添一座花園式再生水廠。
在大運河畔的河東資源循環利用中心一期項目,占地面積約2.7公頃的廠區地面皆是綠色景觀,污水處理工藝都在地下廠區進行。通州區河東資源循環利用中心工作人員景陽介紹,河東資源循環利用中心一期項目日處理規模為6萬立方米,加上原有河東再生水廠構成10.8萬立方米的日總處理規模,可滿足城市副中心東部地區的污水處理、再生水利用、污泥處理需求。
通州區水務局規劃計劃科郝少魁介紹,河東資源循環利用中心的污水收集范圍西起北運河,東至東部發展聯絡線以東,北起運潮減河,南至北運河,規劃服務人口約21萬人。“我們采取PPP一體化模式進行建設,目前完成的一期工程,設計出水水質達到準Ⅳ類地表水的標準。”
河東資源循環利用中心運行相關負責人史大林介紹,該項目采用分布式下沉再生水生態系統,由柔性高效生物反應器、“清新”多維空氣恒凈系統、“云上”智控系統等十大技術組成,創建“廠網河一體、水地生綜合、碳能質融通”的分布式下沉再生水生態系統。
為避免對周邊環境產生影響,除臭也成為了該項目的設計重點。記者注意到,廠區每個處理單元都有藍色管道,就是為了收集各區域的臭氣,然后輸送至生物除臭反應器,通過富集的生物菌落對氣體中污染物進行接觸反應,最終實現達標排放。“廠區內的儀表還可以實時監測氣體是否滿足排放標準要求。”史大林說。同時,該項目還上線了智慧水務平臺,一方面可通過數據監控及分析系統,優化藥耗、能源、人員配置等參數,降低運營成本;另一方面可通過配置的“機器人”開展巡檢,既能第一時間發現問題并解決,又能減少運維人員工作量,提高污水處理系統的安全性。
此外,廠區內的生態綠化以及粗細格柵雜質沖洗等生產用水也全部使用再生水。“河東資源循環利用中心在設計伊始就考慮到廠內外再生水使用量,因此在廠內預留了足夠大的清水池及配水泵。”景陽介紹,廠外再生水將主要用于市政府辦公區用水、鏡河生態補水、園林綠化用水及能源生產用冷卻水,再生水回用率達到100%。
“項目投用后,將成為城市副中心東部最大的資源循環利用中心,對保護城市副中心的自然環境、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發展循環經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通州區水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