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開兩扇朱紅的大門,雕梁畫棟的樓閣間,昆曲《牡丹亭》雅韻悠長,似是時光留下的回響。7月10日,“高質量發展調研行”北京主題采訪活動走進位于西城區前門西河沿220號的正乙祠戲樓,探訪這座古老建筑在當下煥發的蓬勃生機。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正乙祠戲樓又名銀號會館,始建于明代,重修于清代,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整體木結構的室內劇場,距今已有300多年歷史,是中國最古老的保存基本完好的純木結構戲樓,被譽為“中國戲樓活化石”。
“百戲之祖”的昆曲曾在此作場,在京劇風行老北京的年代里,程長庚、盧勝奎、徐小香、譚鑫培、梅巧玲、陳德霖、王瑤卿、楊小樓、梅蘭芳、余叔巖、言菊朋、張伯駒、姜妙香等眾多梨園泰斗和名角都于此獻藝,盛況空前。
近年,北方昆曲劇院接管正乙祠戲樓,按照歷史原貌全面修復。
“在勘察過程中,我們發現了很多之前遺留下來的不規范、不科學的問題,比如電器的使用?!北狈嚼デ鷦≡狐h總支書記孫明磊回憶,為此,劇院邀請專家進行了數輪研討,不斷推敲可行方案。以演出中必不可少的燈光為例,原有的燈光被全部拆除,面光挪到屋外,側光搭起鋼架,讓燈具脫離古建筑本身。
“類似的改動還有很多。對戲樓加固修繕之后,我們又進行了裝飾,修舊如舊,保留古色古香的韻味?!睂O明磊說。
2022年4月19日,正乙祠戲樓重張啟幕,在北京市委宣傳部、市文旅局的大力支持下,以“會館有戲”的指示精神為契機,探索文化空間資源與文化創意資源的有效對接。
2023年4月,正乙祠戲樓舉辦重啟一周年演出月活動,正式開始對外售票。場地面積達824平方米的正乙祠戲樓設有157座,演出月10場演出開票后迅速售罄,一票難求,“小而精”“小而雅”“小而美”的鮮明特色收獲了如潮好評。
孫明磊總是能看到,“許多觀眾一走進大門,就會忍不住地贊嘆?!?/p>
坐落在小街中段、鬧市深處的正乙祠戲樓頗具柳暗花明之感,自大門入內,坐南朝北的兩層戲樓豁然洞開,典雅繁復的裝飾令人目不暇接。正中央的舞臺處,“八千觴秋月春風盡消磨蝴蝶夢中琵琶弦上,百五副金樽檀板都付于桃花扇底燕子燈前”一聯懸掛于兩側臺柱之上,這些凝練美麗的文字是民初《梨園外史》中有過的記載,巧妙嵌入了昆曲名劇《蝴蝶夢》《琵琶記》《桃花扇》《燕子箋》。
沿著木質樓梯拾級而上,吱呀的輕響里,昔日名家齊聚、賓客云集的梨園勝景仿佛穿越了歷史的煙云,與當代人重逢共鳴。
“300多年過去,我們還能走進這座建筑欣賞演藝文化,不得不說是一種驚喜?!睂O明磊說。經過系統修繕后的正乙祠戲樓,能夠原汁原味地展現傳統演藝文化的精髓。
“現代劇場里鏡像式的單面觀演很大程度上來源于西方的影響,但很久之前,我們的祖輩其實就在運用相當高級的三面觀演?!睂O明磊介紹,正乙祠戲樓舞臺的正面和兩側都朝向觀眾,獨特的觀演關系是傳統文化的復現和回歸。
此外,木質戲樓的聲學效果相當獨特,木材的特性決定了“聲音不會在這里彈來彈去”,“我們盡量不使用麥克風,觀眾們聽到的將是器樂和演員們純粹的原聲。對藝術家來說,這非??简炈麄兊幕竟??!?/p>
在這方雅致的天地里,傳統文化的根脈蔓延生長。
“傳統文化類的演出將是正乙祠戲樓重點經營的方向,同時,我們歡迎多種演出形式的注入?!北狈嚼デ鷦≡赫异魬驑墙浝韽堸i說。
今年4月的重啟一周年演出月活動已經邁出了實踐的腳步,10場演出中既有駐場大戲“觀其復版”昆曲《憐香伴》《墻頭馬上》、京劇《惜嬌》《河東獅吼》等戲曲經典,也有舞劇《幻茶謎經》以及阮咸名家馮滿天、古琴名家王鵬、小提琴家柴亮各自舉辦的音樂會。多元的藝術形式在古老的戲樓里交匯碰撞,閃耀著文化交流的動人光彩。
“未來,我們將以傳統文化為核心,聯動周邊豐富的業態,吸引更多觀眾走進正乙祠戲樓?!睂O明磊說。
正乙祠戲樓東臨中軸線,西臨琉璃廠,北有全聚德,南有胡同游,是傳統文化和京味文化底蘊深厚之地。作為新時代的文藝工作者,“我們希望能用舞臺承載、講述北京的故事,助力北京演藝之都和全國文化中心建設,擦亮‘大戲看北京’的文化名片?!?/p>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