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玉米秸稈打包后,離田用來喂牛羊、焚燒供熱,從而一舉多得。最近一段時間,永吉縣口前鎮積極組織人員,科學調度打包機械,按照“定區域、定任務、定機械、定職責、定獎懲”的“五定”工作法,全力以赴抓好全鎮秸稈綜合利用工作,將秸稈從“包袱”變成了“財富”。
隆冬時節,口前鎮藍旗村田間機聲隆隆,4臺大型秸稈打包機正在緊張作業。成片的玉米秸稈被卷入打包機中,經過粉碎、除塵、壓塊后,一個個結實的秸稈捆包從車尾“滾”出,散落到地上等待裝車運走。像這樣的作業方式,藍旗村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藍旗村祥和草業的這4臺機器,每天開足馬力能完成50余畝地秸稈的打包工作。
據介紹,吉林市利合新能源有限公司制作的秸稈燃料包主要用于供暖,燃燒過程中污染物排放少,節能減排。隨著氣溫降低和進入取暖高峰期,永吉縣口前鎮周邊地區客戶紛紛上門采購。
截至目前,口前鎮通過組織秸稈打包企業有序離田、引導農戶自行離田和組織養殖大戶飼料化離田的方式已處理秸稈8.5萬畝,全鎮秸稈離田已完成81%。“一公里”范圍內共有秸稈2.6萬畝,離田完成率達100%。按照工作計劃已基本完成了現階段全部離田任務。
“村里合作企業的秸稈打包機,不僅解決了農戶機收秸稈處理‘老大難’,打包企業雇工還增加了農戶的收入。”官馬山村黨支部書記侯東旭說,如今,秸稈打包離田,“生態包袱”變身“綠色財富”。
(江城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春紅 通訊員 楊婷婷)(松花江網編輯 羅安東)
責任編輯:Rex_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