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短視頻直播機構中新青年群體就業情況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正式發布,調研結果顯示,短視頻直播行業與高校就業群體形成供需匹配,已經成為當代高校畢業生群體就業的重要新渠道,過半數調研機構聘用新青年群體超過50%,54.44%的新青年群體因“發展前景好”選擇短視頻直播行業。同時,高校群體的涌入也讓豐富了直播內容,在主播崗位上,除了才藝主播、電商主播外,文化非遺、知識付費類主播也迅速崛起。
據悉,該項調研重點面向行業頭部的90家短視頻機構、直播公會以及綜合型內容創作者機構(MCN)。該項調研將20至30歲、擁有大專(高職)及以上學歷的人群定義為“新青年群體”。
(資料圖)
短視頻直播行業注入新鮮血液:過半數調研機構聘用新青年群體超過50%
報告顯示,新青年群體成為短視頻直播機構員工核心構成部分,過半數機構聘用新青年群體超50%。
從崗位分布情況來看,新青年群體在短視頻直播行業從事的工作種類呈現多元化特征,任職最多的崗位為“運營/策劃/編導”,其次是“主播/達人”。在主播崗位中,才藝主播和電商主播占比最高,值得注意的是文化類和非遺類等“小眾”主播也在近年迅速崛起,在傳統文化傳承、知識普惠等領域提供了更多機會。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短視頻直播機構為從業者提供了豐富資源和平等發展機會。這十分契合新青年群體對工作的需求。報告指出,有54.44%的新青年群體因“發展前景好”選擇短視頻直播行業,排名第二的原因則是“薪資待遇好”,占比達35.56%。71%以上的新青年群體月薪介于5000元至10000元區間,較同期畢業生平均月薪水平更具備優勢。
不論臺前亦或幕后,新青年群體都能通過小小的手機屏幕找到自己的獨特價值。戲劇影視導演專業“進擊的陳同學”曾與理想電影院校失之交臂,但如今以短視頻平臺起步邁向電影夢,他在快手拍攝并發布的《百態人生》系列作品的累計播放量超4700萬。音樂學院畢業生“琵琶疊疊”也通過直播找到了就業新方向,她在快手直播間彈琵琶,向大眾普及民族音樂的同時,也實現了更廣闊的人生價值。
隨著短視頻直播對各行各業的滲透率持續上升,不少高校學子也通過這些新型數字化平臺探尋自主創業的新路徑。水利水電專業的“林果兒”就在畢業后成為了短視頻達人,她發揮專業特長幫粉絲維修各類發電機、柴油機,還為村里留守老人建起小水電站,為守護鄉村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就業供需進一步匹配:84%機構稱加大對新青年群體招募
調研中,行業機構也對高校畢業生群體持歡迎、接納態度,84.44%的機構表示會在未來繼續加大對新青年群體的招募。
加大招募的背后是,超七成的機構在實際運營中感知到,新青年群體能夠為公司帶來更好的收益和回報,他們在短視頻直播行業內有著更廣泛的分布和活躍度,并且有成為行業發展新生力量之勢。此外,有超30%的機構認為,新青年群體“有著更快的學習和接受能力”。基于新青年群體良好的教育背景,機構也提出了“加強公司人才儲備和管理”、“提升公司整體員工素養”等用工期待。
作為我國數字經濟建設的積極參與者,各大短視頻直播平臺正在成為廣大青年的就業著力點。相關數據顯示,短視頻和直播電商領域從業人員缺口會從2021年的181萬增加到2023年的574萬人,增速達到了217.1%。巨大的人才需求、廣闊的發展前景,這對2023年預計要踏入工作崗位的1158萬高校畢業生產生了極大的吸引力。
同時,短視頻直播行業產業鏈上下游的參與方們也在積極為吸納新青年群體就業推出系列舉措。以快手為例,伴隨著“短視頻+”推進多業態跨界融合、“直播+”探索直播生態產業化,快手平臺催生出大量新業態、新職業和新崗位,為大學生就業提供了新選擇。
而在政策扶持方面,近期,快手直播推出「超級新生代」主播激勵計劃,為年滿18歲的在校生或畢業兩年內的青年群體提供現金和流量,幫助他們通過短視頻+直播實現就業。預計今年全年,平臺還將持續拿出現金、流量等資源,并推出系統的主播培訓及成長課程,攜手公會等直播上下游產業機構,持續扶持大學生等青年群體實現就業。
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6月,我國網絡直播用戶規模達7.16億,占網民整體的68.1%;截至2022年12月,我國短視頻用戶規模達到10.12億,同比增長8.3%,用戶使用率高達94.8%。短視頻和直播,已經成為用戶當下及未來文娛生活和內容消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預見的是,短視頻直播市場未來還會持續保持增長,人才缺口也會持續擴大,行業與高校畢業生就業群體之間的供需匹配關系有望得到持續強化,對于走出校門的當代年輕人而言,這也意味著更多的發展機遇。
(松花江網編輯 李明丹)
責任編輯:Rex_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