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3月8日開始,舒蘭市學明家庭農場提前半個月開始整地、采用新技術下種育苗,并通過托管方式為土地出租方、村集體、承租方增加收入。
3月11日,記者來到位于舒蘭市平安鎮(zhèn)金星村的學明農場水稻種植基地,只見育苗大棚里一派繁忙的生產景象。10多人正在進行土地平整,大棚外堆積著如小山一樣的水稻肥料和種子等農資。
“農資早就買完了。農場3月8日開始平整土地,明后天結束,然后進行土壤粉碎;預計3月20日左右播種,在大地旋耕、泡田打漿之后,預計4月30日左右插秧。我今年整地比往年提前半個月,播種預計提前10天左右,插秧預計提前一周左右。提前的目的是趕在中秋節(jié)前讓大米上市,增加效益。”農場主李學明說。
學明農場之所以能提前整地下種,是因為采用了干籽丸化直播技術。這一技術就是種子不需要浸種或催芽,用包衣劑、保水劑處理后,即完成丸化處理,可以直接下田播種;其優(yōu)點是不但簡化了水稻育苗的播種程序,節(jié)省人工、設備等成本,還能促進秧苗根系發(fā)達,提高秧苗抗病害能力,為水稻后期生長打下良好基礎。
另據(jù)了解,學明農場今年將種植有機和綠色水稻127公頃。這127公頃土地是李學明通過土地托管承租過來的,通過出租人和承租人雙方繳納的管理費,能為村集體增收;通過提高集約化耕作水平,為學明農場增收;此外,還能讓出租人外出務工或創(chuàng)業(yè)增收。
(江城日報全媒體記者 常學文)(松花江網(wǎng)編輯 羅安東)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