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假日、8小時外也能立案、打印領取法律文書,法官審案不必限定在現實的法庭,法官助理也不用再把成摞的紙質卷宗抱進法庭,案件辦理不只靠人工監管,審理時限關鍵節點系統會自動亮燈提示……處處智能化、滿滿科技味的審判流程,如今在我市兩級法院正成為日常。
近年來,我市兩級法院堅持系統思維、整體“智”建,全面落實最高人民法院全面建成“全業務網上辦理、全流程依法公開、全方位智能服務”的智慧法院工作部署,充分發揮數字化的撬動作用,加快推進智慧法院轉型升級,從智服、智審、智執、智管等維度同向發力,全力打造立案“不打烊”、審判“網上見”、辦公“無紙化”的智慧法院建設樣板,讓群眾的司法獲得感更強,讓公平正義“觸手可及”。
科技助力
(資料圖)
推動訴訟治理“指尖化”
“我想通過法院確認我和之前雇傭單位存在事實勞動關系,能確認下來這段工齡我就可以辦理退休了。你們采用的遠程開庭,幫我解決了這個大難題,真的是太感謝了!”日前,身處澳大利亞墨爾本的齊先生隔空向吉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人民法院表示感謝。
近年來,我市兩級法院一體推進訴訟服務中心建設,引入多功能一體機,虛擬導訴、文書打印等智能便民設施,推廣“人民法院在線服務”、吉林電子法院APP等智能訴訟工具應用,通過線上線下全方位立體式服務,實現立案、收費、閱卷、聯系法官、收轉材料等各項訴訟事務“一站式”辦理,把相隔千山萬水的遙不可及變成指尖上的便利,用智慧法院建設的紅利打通司法便民的最后一公里。
如果說“云開庭”打破了傳統訴訟的空間限制,那么24小時自助訴訟服務站的出現則消除了訴訟服務的時間壁壘。
2022年11月初,豐滿區人民法院率先建成自助訴訟服務站。站內設智能訴狀、調解申請、材料送達、法律法規查詢、訴訟風險評估、自助立案等終端。當事人不受時間限制,憑身份證隨時可以通過智能終端向法院提交立案申請、上傳訴訟材料,自助完成案件查詢、程序性法律文書打印和領取、法律咨詢、申請在線調解等事項。
數智加持,不僅提升了司法服務的便捷度,同時也拓展了人民法院參與社會治理的廣度與深度,訴訟服務與基層治理兩條曾經的“平行線”變成了一個“同心圓”。
2022年,舒蘭市人民法院率先將訴源治理信息納入當地綜治中心指揮平臺,并與人民調解信息化指導平臺互聯互通,吸納5大專業調解組織,1483個網格、1860名網格員加入多元解紛體系,通過“多元調解室”“面對面”“云解紛”,為當事人提供法律咨詢、普法服務、訴前調解、訴調對接、司法確認等服務,實現數據在平臺上互聯共享、糾紛矛盾在線高效化解。
推廣這一成功經驗,我市兩級法院訴調中心全部入駐或對接地方綜治中心,通過視頻互聯互通開展遠程信訪接待、糾紛化解、法治宣傳等工作。對接以來,全市法院通過音視頻化解糾紛11592件,遠程確認人民調解協議223件。智慧法院建設推動基層治理向現代化、精準化的方向邁進了一大步。
迭代升級
推動審判流程“無紙化”
前不久,市中級人民法院科技法庭進行了一場“無接觸”式庭審活動。借助互聯網和5G技術,身在異地的當事人視頻畫面和聲音被同步傳輸至法庭現場的影像設備上。庭審全程錄音錄像,支持區塊鏈電子存證驗證、語音識別轉寫和電子簽名,整個訴訟過程充滿了智能化的氣息。
這種看似超常規的庭審活動,其實在我市兩級法院已是常態。
案多人少,是我市兩級法院都需要面對的問題。智慧法院建設在給當事人提供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便利同時,怎樣把法官從繁雜的事務性工作中解放出來,讓他們拿出更多的精力精辦疑案難案,只能向科技要生產力,智慧法院建設的更新迭代就從無紙化辦案開始。
軟件建設方面,市中級人民法院率先在全省法院制定下發了9個全流程網上辦案工作規范。同時,對內開展全員業務培訓,提高智能化辦案應用水平,對外加大全流程無紙化辦案宣傳,提升群眾對此的認知度和支持度。硬件建設方面,該院所有審判法庭全部完成庭審主機升級改造,并更新智慧法庭庭審系統。
“軟硬”齊下、內外兼修,全流程無紙化辦案在我市兩級法院穩步推進。這一審判流程的革命,帶來的是庭審感受的顛覆性變化和辦案質效的跨越式提升。
過去,法庭外,小車拉卷是書記員的工作日常。如今,電子卷宗隨案生成,在立案、庭審、合議、裁判等訴訟各環節,法官翻閱的不再是厚厚的紙質材料,而是支持語音定位、虛擬目錄、智能標記的電子卷宗,辦案效率得到極大提升。
過去,法庭上,庭審采取人工記錄,記錄多為總結歸納性語言,不全面、不具體,容易引起當事人質疑。如今,科技法庭庭審采用“錄像+語音識別轉寫”,庭審筆錄直接在電腦上生成,當事人可實時查看庭審筆錄、電子卷宗,庭審過程更加清晰、裁判結果更具公信力。
“就連庭審結束后的筆錄簽名和裁判文書蓋章,也被電子簽名、電子印章所替代。全流程無紙化辦案真的既節省又高效?!痹诜ㄔ洪_放日活動中,沉浸式體驗了庭審流程的人大代表王文感慨地說。
數智帶來的變化,數據可以證明。2022年,我市兩級法院受理各類案件89217件,審執結86324件,結案率96.76%,平均審理天數、服判息訴率等指標穩中向好,人民群眾感受到了數智帶來的司法獲得感。
整體智治
推動案件管理“規范化”
除了案件審判流程,在案件管理方面,數字化也發揮了巨大作用。
今年3月,市中級人民法院刑事審判第一庭新收一起幫信罪二審上訴案件。該院智能監管平臺檢索到其符合“四類案件”監管條件,將其自動識別為院庭長監管案件。
“有了智能案件監管平臺,就像是給法院審管體系加裝了一個聰明的大腦,能夠彌補單純靠人工監管帶來的諸多弊端?!笔兄屑壢嗣穹ㄔ簩徆苻k主任廖卉說。
自2019年啟用“四類案件”智能監管平臺以來,我市兩級法院將四類案件全部納入智能化監督的范疇,全流程在線預警、審批、督辦。截至目前,已對5202件符合監管條件的案件實施監管,充分發揮了院庭長對案件審理的全面把關作用,切實提高了案件裁判質量。
除此之外,我市兩級法院還全面引入智能輔助工具,提升案件辦理質效。啟用類案檢索工具,對同類案件裁判結果進行對比分析,統一適用法律、統一裁判尺度;采用法律法規檢索工具,對裁判法條引用全面把關;應用文書智能糾錯工具,實現低級錯誤篩查和上網隱私信息智能屏蔽。同時,他們通過法智平臺,應用案件質檢系統等,有效篩選和區分虛假訴訟或惡意訴訟案件,自動監管辦案系統長期未結案件,智能生成工作臺賬、加強調度督導,實現了法官操作行為、流程審批的全面留痕、全面監管。
同時,我市兩級法院還落實司法公開網建設,設定183項法院事項全面公開,倒逼審判執行工作規范開展。市中級人民法院在第三方司法透明度指數評估工作中,連續7年位列全國中級法院前10名。
整體智治,推動了司法效率與司法公平的雙贏。2022年,我市兩級法院一審發改率為1.26%,服判息訴率為92.94%,兩項成績在吉林省名列前茅。
“下一步,我們將統籌運用數字化技術、數字化思維、數字化認知,聚焦協同辦案、智慧執行等領域,用‘小切口’推動‘大突破’,全面提升智慧法院建設水平,為司法為民、公正司法蓄勢賦能,讓數智建設帶給群眾可感可觸的公平正義。”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張剛表示。(松花江網編輯 遲媛瑋)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