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鹽堿地綜合利用,是一個戰(zhàn)略問題,必須擺上重要位置。要發(fā)揮科技創(chuàng)新的關鍵作用,做好鹽堿地特色農業(yè)這篇大文章。經過多年的鹽堿地整治和小麥品種選育,如今在河北滄州,旱堿麥種植面積已經超過了100萬畝。眼下正值麥田管理的關鍵時期,滄州黃驊市正組織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全力以赴保障旱堿麥豐收。
(相關資料圖)
在河北滄州黃驊市舊城鎮(zhèn)仙莊片區(qū)7600畝的旱堿麥田里,滿眼青綠,小麥長勢喜人。目前是小麥病蟲害防治的關鍵時期,農戶們在農技專家的指導下,進行“一噴三防”工作,確保小麥穩(wěn)定生長。
河北滄州渤海新區(qū)黃驊市舊城鎮(zhèn)后仙莊村村民 楊東進:我這塊地有7畝地,鹽堿度改變相當好了。今年,這塊地平均畝產能達到五六百斤。對于鹽堿地上的這個小麥來說,是相當好的產量了。
村民楊坤升今年64歲,從前,麥季的收獲關系著一家人的口糧和家用,土地鹽堿化,畝產量不高,一家人干得多、掙得少,經??看蚨坦ぱa貼家用。
滄州渤海新區(qū)黃驊市舊城鎮(zhèn)后仙莊村村民 楊坤升:以前這片地是退海地,只長蘆葦,鹽堿相當嚴重,長的農作物產量也相當?shù)?。小麥的畝產是一百五十斤左右?,F(xiàn)在經過土地改良和種子改良,產量大幅度提高,現(xiàn)在畝產能達到五六百斤,今年的收成大幅度提高。
據(jù)了解,今年渤海新區(qū)黃驊市旱堿麥播種面積60多萬畝,預計畝產229公斤以上,總產量預計達14萬噸,預計比去年增產一成以上。
鹽堿地在全世界分布廣泛,一度被稱為土地的“絕癥”。我國鹽堿地面積約15億畝,其中可利用的鹽堿地約5億畝,喚醒這一“沉睡”的資源,可有效提高土地增量,實現(xiàn)耕地資源擴容、提質、增效。
2013年,科技部、中國科學院聯(lián)合環(huán)渤海河北、山東、遼寧、天津4?。ㄊ校瑔恿恕安澈<Z倉科技示范工程”。滄州市地處渤海之濱,土壤鹽堿化程度高,小麥豐產難度大。當?shù)剞r技人員圍繞旱堿麥種植中的“種、肥、播、管”等重點環(huán)節(jié),實施了30項國家和行業(yè)技術標準,旱堿麥產量連年“步步高”。其中滄州渤海新區(qū)、黃驊市常年旱堿麥種植面積約61.8萬畝,總產量達13.26萬噸。
而特殊的種植條件,也造就了旱堿麥獨特的品質,鉀鈣鎂鐵鋅含量高,蛋白質含量高達13%至16%,吃起來麥香味兒濃。這也實現(xiàn)了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對于端牢中國飯碗、保證糧食安全意義深遠。
中國科學院南皮生態(tài)農業(yè)實驗站副站長 郭凱:下一步我們還得結合自己的特色,包括咸水灌溉、微咸水利用,勇于創(chuàng)新、大膽攻關,加大鹽堿地改造提升力度,加強適宜鹽堿地作物品種開發(fā)推廣,為保障糧食安全提供科技支撐。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