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成都5月18日電(記者薛晨)“我們為火箭注血液,我們為火箭插翅膀……”17日,托舉著第56顆北斗導航衛星的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順利升空并進入預定軌道,與此同時,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三號發射塔架不遠處的小院里又響起了燃料加注分隊的隊歌。
火箭燃料主要由低溫燃料液氫和液氧,以及常規燃料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組成。前者易燃易爆,后者具有強腐蝕性和毒性。因此,加注工作是整個發射場中危險性最高的工作,稍有不慎,就會產生極其嚴重的后果,該工種也被稱為“刀尖上的舞者”。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加注分隊身著防護裝備進行燃料加注。(西昌發射場供圖)
西昌發射場的燃料加注分隊,是由一群平均年齡不到27歲的青年航天人組成的。今年剛年滿30歲的加注分隊指揮員王耀萱,工作7年來已經先后指揮完成了90次加注任務。“燃料加注講究的是膽大心細。”在王耀萱看來,要想勝任這項極其危險的工作,不僅要有充足的膽量,還要具備嚴慎細實的工作態度和扎實嫻熟的業務本領。
王耀萱介紹說,低溫燃料在加注時若操作不當極易泄漏。而四氧化二氮則是一種強氧化劑,如果新領的工具不做特殊防腐處理,暴露在該氣體下幾個小時,就會變得銹跡斑斑,像一把用過幾十年的工具。
加注分隊生銹的工具。(西昌發射場供圖)
越危險越要有真功夫。在練習拆裝管路時,加注隊員一天要擰上百個螺栓,手掌是水泡、手背是血痕。隊員們一遍遍地看圖紙學原理,將加注流程圖爛熟于胸。在烈日下穿戴著幾十斤重的裝備,連續工作七八個小時,脫下厚重的防護服后褲管里都是汗水。加注分隊的隊員們用行動詮釋了“真功夫都是苦練來的,硬功夫都是苦磨來的”。正因如此,也確保了西昌發射場每一次火箭燃料加注工作圓滿完成。
2020年,一顆衛星在臨發射前測試過程中發現技術問題,發射任務推遲。技術問題很快被排查出來,但要重啟發射任務,必須先將已經加注的近400噸火箭常規推進劑安全泄出。
“燃料泄出,比加注危險百倍。”王耀萱回憶道。加注分隊連續3天反復研究泄出技術難點,分析近500個閥門、1600米管道等設備設施狀態,組織8次泄出演練,把泄出方案細化到分鐘級,精確到每一個動作、每一句口令。最終,經過20多個小時的奮戰,常規燃料被安全泄回貯罐,保證了后續成功發射。
加注分隊指揮員王耀萱正在穿戴防護裝備。新華社記者 薛晨 攝
“再危險的工作總要有人去干。對于航天事業深深的熱愛和崗位上的職責,一直是推動我們向前走的動力。”王耀萱帶領著加注分隊,繼續投入到下一場發射任務的緊張籌備中去了。(參與采寫:朱磊)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