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大湖通常都會覆蓋不同的行政區域,如果這些江湖出現嚴重的污染問題,到底誰來管?誰牽頭?又怎么管?這種跨行政區域的流域生態環境治理一直都是個難題。在我國珠江上游,有一個覆蓋三個省份五個縣市、水域面積170多平方公里的大湖——萬峰湖。這個湖就曾經面臨嚴重的環境污染。那沿湖各縣市怎么來攜手破解治水難題?這些年治水的效果怎樣?
在萬峰湖的一個水質監測站,正不間斷地監控著湖水的總磷、氨氮、高錳酸鹽等11個指標。
【資料圖】
貴州黔西南州萬峰湖地表水水質自動監測站運維工程師 王平:通過監測數據來看,從2022年以來,已經可以長年保持在國家地表水Ⅱ類水標準。
萬峰湖,位于珠江源頭南盤江水系,176平方公里的水域面積覆蓋了貴州、廣西和云南三省區的五個縣市,其中貴州水域面積87平方公里、廣西水域面積79平方公里、云南水域面積10平方公里,沿湖生活著近10萬人,它既是三省區水上黃金運輸線,也是“珠三角”經濟區的重要水源供給地。如今萬峰湖山清水秀,水質狀況為“優”。不過,這樣的好水質得來并不容易,就在前些年,這里還是另一番景象。
萬峰湖流域生態受損問題由來已久。由于過度養殖,網箱、水上餐廳、釣魚棚等數量急劇增多,投湖飼料、生產生活污水、垃圾直排湖中。2016年,萬峰湖水產養殖達到了高峰,僅貴州興義市水域養殖網箱就超過5400畝,年投入飼料約5.6萬噸。
長期的網箱養魚無序發展,導致水體富營養化日趨嚴重,“一湖碧水”變成了劣Ⅴ類黑臭水體。2017年,中央第七環保督察組在貴州省督察時指出,“珠江流域萬峰湖庫區網箱面積7072畝,超過規劃養殖面積3.93倍?!?/p>
跨行政區劃流域治理一直是大難題。2016年、2017年,中央環保督察兩次督辦,黔、桂、滇三省區也對各自所轄湖區陸續開展了治理行動,但是效果并不理想,三地都為此發了愁。
萬峰湖聯合執法指揮部辦公室主任、貴州興義市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 鐘世友:因為跨了行政區域,主要的原因就是政令不統一,號令不統一,整治的步伐不統一,執行的標準不統一,歸根到底就是思想上、認識上還沒有達到完全的統一。
萬峰湖流域治理一度成了個難啃的“硬骨頭”,有的地方甚至出現了非法網箱越拆越多、越治越亂的逆循環。
廣西隆林縣生態環境局副局長 班紹彪:沒有形成合力,廣西在整治的時候,因為是共用一個湖水,漁民就把網箱移到貴州那邊,貴州在整治的時候,又把網箱移到云南那邊。養殖戶一直在和執法人員打游擊戰,怎么治都治不好。
各自為政、號令不一導致萬峰湖水質問題一直無法根治,損害了流域公眾的利益,也逐步引發了更廣泛的關注。2019年,最高人民檢察院注意到了萬峰湖的生態受損問題。
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八檢察廳二級高級檢察官 劉家璞:黔西南的同志提出來,萬峰湖的污染省里邊很重視,投入力度很大,但是僅靠貴州一個省力量完不成??吹搅巳f峰湖上的網箱密密麻麻,水是黑臭水體,觸目驚心,違法主體眾多,層級不一致,地域不一致,既有民事主體,又有行政主體,這種情況下紛紛擾擾,讓這些單位同時發力就需要一個強大的推力。
2019年12月11日,最高人民檢察院決定對萬峰湖流域跨?。▍^)生態環境受損問題立案調查,這是最高人民檢察院直接立案辦理的第一起公益訴訟案件。
劉家璞:檢察公益訴訟制度原則(立案條件之一)就是,違法和公益受損有關聯(因果)關系,萬峰湖生態環境受損非常契合這樣的條件。我們立案之后,三個?。▍^)的領導非常重視,要求各級行政機關支持配合檢察機關辦案工作。
在最高檢專案組推動下,三省(區)三級黨委、政府形成合力,生態環境、農業農村、水利、交通等相關職能部門密切協作,依法履行職責,集中力量開展萬峰湖庫區整治工作。
萬峰湖聯合執法指揮部副指揮長、云南羅平縣人民政府黨組成員 滿家啟:三個?。▍^)的黨委政府思想統一了,把所有執法力量集中了,不管是農業的,還是水務的,不管哪一塊的人員,統一執法,只認事不認人。
思想統一了,執法力度更強了。2019年12月,調查人員在隆林萬峰湖漁業有限公司轄區內航拍到一處網箱,這一片網箱的面積約1200平方米,接近3個籃球場大,存魚5萬斤。
班紹彪:主要超標因素就是總磷,總磷來源比較復雜,當時我們進行排查分析,網箱投餌養殖也是一個主要原因。
調查發現,隆林的網箱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屬于當地散戶,另一部分屬于這家大企業。
這家大養殖戶是隆林縣當初為了招商引資,專門引入的大型養殖企業,此前已經在萬峰湖項目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如果拆除,將會涉及賠償等一系列問題。
沒有好的生態何談高質量發展,要保護好這一湖碧水,各方必須下大決心和力氣。
在三省區五縣市的合力治理下,共拆除了非法養殖網箱539323平方米。萬峰湖湖面非法養殖等可視污染類問題徹底解決,水環境質量得到提高,各類亂象得到有效遏制。為了加強聯合執法的長效機制,三地堅持“統一領導、統一指揮、聯合執法”的原則,通過多次共商達成一致,于2022年3月組建成立了黔桂滇三省區五縣市萬峰湖聯合執法指揮部,從各地環保、公安、水務、交通等部門抽調60余名執法人員常駐貴州興義市,集中力量開展萬峰湖聯合執法行動,同湖同策、共治共享。
鐘世友:司法監督之下,推動之下,關心之下,三省區五縣市就進一步把以前松散型的聯合執法機制進一步固定下來,形成一個長期的機制,指揮部形成之后最重要的職責就是把生態治理的成果鞏固好。
除了湖面治理,三地還加強了沿岸入湖水流的綜合治理,為萬峰湖的水質保駕護航。
萬峰湖聯合執法指揮部副指揮長、貴州興義市委副書記 李啟明:現在進入萬峰湖的入湖口有323個,我們狠抓入湖口的支流污水治理,并設立了41個水環境監測斷面,全天候實時監測入湖的水質。
萬峰湖的水質穩定在Ⅱ類,重現了一湖碧水,流域生態環境優美。
隨著萬峰湖水質變好,周邊村鎮產業也發展起來了。蘇仕順此前是貴州水域網箱養魚的散戶,網箱拆除后,在政府的扶持下,他在村里開辦了一個農村合作社,種了500畝柑橘。今年產量大概16萬斤,收入能達到160萬元左右。
貴州興義市南盤江鎮黨委書記 焦燚:下一步我們要充分利用萬峰湖整治好的良好生態環境,充分發展旅游業、休閑度假、休閑垂釣等服務業,把更多群眾組織起來、參與進來,讓群眾的腰包鼓起來,真正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健康”起來的萬峰湖迎來了綠水青山,也將為沿岸民眾帶來金山銀山。萬峰湖當年為什么會治理難,主要原因就是九龍治水、各自為政,責任不清,而現在為什么能重回一湖碧水,也是因為幾方聯手、統一步伐、共同治理。通過聯合執法監管,沿湖五縣市形成了共管、共治、共建、共享的格局。跨行政區域的流域生態環境就需要有這樣的統一治理、攜手發展,才能把生態環境保護好,一起走上綠色發展和鄉村振興之路。
攝像丨徐鵬 王瑋 鄒世誠 沈慶 李佳亮
剪輯丨張文慶 鄭昱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