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野生青林子魚,可以油炸,也可以煎著吃,配上大煎餅,別提多美味了……”日前,在蛟河市網紅成小妹的快手直播間里,她詳細地介紹著各種家鄉土特產的吃法和做法,接地氣的話語吸引了眾多粉絲。
(資料圖)
成小妹31歲,家住新農街道南大村,直播已一年有余,粉絲達到63萬。現在,她直播的年銷售額突破了100萬。
目前,蛟河市共有電商企業209家,其中重點電商企業65家,電商品牌45個,1萬粉絲以上網紅52人,100萬粉絲以上網紅4人,各家電商企業的營業額在20萬至2000萬元之間不等。
隨著電商產業的不斷壯大,今年,蛟河市提出了“網絡零售額增長15%”的目標。從年初開始,蛟河市政府主要領導牽頭走訪調研、召開電商企業座談會,擬定《蛟河市電商產業發展扶持若干辦法(征求意見稿)》,積極組織企業參加各類貿促會、展洽會,幫助企業開拓市場;培育本地網紅;打造區域公共品牌,宣傳推介蛟河名優產品,全力推動新電商產業高質量發展。
作為蛟河市眾多鄉村主播中的普通一員,聊起成為主播的經歷,大學畢業后返鄉創業的成小妹說:“我爸和很多親屬常年采集山野菜、野生蘑菇等。我也經常上山,看到野菜也學著拍視頻,教給大家如何辨認,時間長了,很多人就聯系我要買山野菜。一來二去,觀看我視頻的人越來越多,我便開始了直播賣貨。”成小妹這段時間主要賣江里的青林子魚。她和老公各有分工,她負責直播,她老公負責收貨、成本核算等運營工作。除了山里的“寶貝”,她在直播間里還銷售手工黏豆包、大米、菇娘、地瓜等農副產品。
網上的生意越做越大,成小妹便租用村民1000多平方米的廠房做車間,多的時候有十五六個村民在這里打工。
今年63歲的張亞杰正在收拾魚鱗,去除內臟,曬魚干后密封發貨。“我家有1公頃多地,農閑就來打工,一天能賺100多元錢,一年能賺3萬多元錢。”張亞杰說,“要是出去打工,我們10多個上了年齡的人沒人敢用,在成小妹這兒干點兒力所能及的活兒,還不少收入,這在以前不敢想。”
村民邢寶俊說,他們以前采山菜要去蛟河市早市或者夜市賣,開車單程要20多分鐘。現在不用出去賣了,直接賣給本村的成小妹,價錢一分不少,省時省力。“春天山野菜上市的時候,每天附近村屯來送菜的有二三十個,一天能收1000多斤山野菜。”
為了讓越來越多的“成小妹”成為助推鄉村振興的“活水”,蛟河市依托人社部門培訓資金,在白石山鎮、前進鄉等6個鄉鎮街舉辦了7期電子商務直播銷售員培訓班,累計培訓學員346人,培養運營團隊1個,形成完整直播帶貨體系。蛟河市與網紅“蚊子”許文洋達成合作,為域內有意愿學習直播帶貨的群眾搭建實訓基地,凡是經考察有上進心、肯吃苦的,都可以到“蚊子”直播基地實操學習,免費培訓,提高實踐能力。
品牌建設是電商產業發展的根本。近年來,蛟河市打造 “蛟河有禮”區域公共品牌,遴選出39家企業200余款名優產品,“主品牌+子品牌”的聯動模式將黃松甸黑木耳、靈芝孢子粉、甜黏玉米、前進藍莓等系列“蛟農優品”培育成地標性網銷熱品。
今年,蛟河市供銷社依托自身優勢,聯合蛟河市商務局,開展“基層電商產業發展情況”系列調研,在新站鎮、松江鎮、拉法街、慶嶺鎮等鄉鎮街挖掘有意愿做直播、有家鄉情懷的主播,招募百名電商達人,開展助力鄉村振興專場直播活動。一季度,蛟河網絡零售額達到3.84億元,同比增長40%,實現了電商網絡零售額較快增長。
現在,蛟河市正在對新區電商產業園眾創空間進行改造升級,打造若干個專業直播間,積極發揮電商產業園孵化基地作用,同時建設網紅特色小鎮,培育自營電商供應鏈企業,攜手各方力量共同推動蛟河電商發展。
(松花江網編輯 陳炳橋)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