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辦、國辦印發了《關于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的意見》,提出到2027年,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初步建立。
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重點是全面保障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而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是全面保障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重要方面。《意見》指出,以城帶鄉、整體推進城鄉義務教育發展,切實解決城鎮擠、鄉村弱問題。建立與常住人口變化相協調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供給機制,按實際服務人口規模配置教育資源。近年來,一些地方也在努力探索。
【資料圖】
合理布局 保證供給
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
在四川省成都市錦江區東湖片區,針對近年來該片區人口結構變化,成都市及時調整中小學布局規劃,在原有兩所小學的基礎上,新規劃建設了一所初中學校,由優質學校成都七中育才學校領辦,今年9月將迎來首批學生。
成都市錦江區東湖社區居民 彭女士:以前這邊沒有中學,現在這里修建起來之后,就會讓我們這些家長,對孩子整個全齡段上學無憂無慮了。
據了解,四川省印發了《基礎教育學校布局調整工作方案》,指導各地適應城鎮化進程和人口流動變化趨勢,統籌推進基礎教育學校布局調整和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截至2023年3月底,全省已優化調整中小學和幼兒園3338所、教學點3438個。
此次《意見》還提出,全面推進城鄉學校共同體建設,健全城鄉學校幫扶激勵機制,確保鄉村學校都有城鎮學校對口幫扶。創新數字教育資源呈現形式,有效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服務農村邊遠地區提高教育質量。
在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江東實驗小學就與30公里之外的鄞州區塘溪鎮第二中心小學,結成了教學共同體。孩子們不僅可以通過網絡共上特色課,還展開教師輪崗交流、共同教研等多種形式的結對幫扶工作。
寧波市鄞州區塘溪鎮第二中心小學校長 王通鎮:我們共同提高、共同發展,通過以城帶鄉、以優扶弱的教學舉措,激發了我們學校的辦學活力,促進了農村教育的振興和教育現代化。
據了解,在浙江寧波,通過培育共建型教共體,有力促進了鄉村義務教育學校的教育水平,近三年已有近110萬人次師生參與其中。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應助盡助
此次《意見》,將學前到高中階段教育資助也納入到了基本公共教育服務保障范圍, 提出要確保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全覆蓋,特別是要提升學生資助精準化水平。
北京師范大學國家高端智庫教育國情調查中心主任 張志勇:現在要聯合把數據進行打通,包括民政的,包括農業口,包括我們教育的,要對家庭的困難水平進行精準的一種鑒別。
為保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精準識別認定,山東省建設了學生資助信息管理比對查詢系統,學生學籍信息與民政、鄉村振興、殘聯等部門的困難人群信息全面對接,通過系統比對、調查走訪、大數據分析等,依托政務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實現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精準識別認定。
山東省教育廳財務處處長 齊魯:《意見》提出要提升學生資助精準化水平,我認為應該做到四個精準到位,即資助對象認定精準到位、資助標準確定精準到位、資助申請辦理精準到位、資助資金發放精準到位,讓國家資助惠及每一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幫助他們順利完成學業。
(總臺央視記者 高晨源 郭民 四川臺 寧波臺 山東教育衛視)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