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今天,中國國家禁毒委員會辦公室發布了《2022年中國毒情形勢報告》。報告指出,全國毒情形勢整體向好、持續改善,毒品違法犯罪活動下降至近10年來的最低點,毒品供應、毒品消費和毒品濫用規模持續減少。同時,全球毒潮持續泛濫,毒品產量、吸毒人數持續增多,毒品走私販運活動持續加劇。隨著我國新冠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國內毒品問題出現新情況新動向,中國禁毒斗爭形勢更加復雜多變。
通過廣泛開展禁毒宣傳教育,深入推進吸毒人員“平安關愛”行動,全國毒品濫用規模持續縮小。截至2022年底,現有吸毒人員112.4萬名,同比下降24.3%,占全國人口總數的0.8‰;戒斷三年未發現復吸人員379萬名,同比上升11.4%;新發現吸毒人員7.1萬名,同比下降41.7%。現有吸毒人數連續5年下降,戒斷三年未發現復吸人數連續10年上升,毒品濫用治理成效持續顯現。
同時,濫用品種多樣疊加。受毒品供應大幅降低影響,國內常見毒品價格居高不下,毒品買不到、吸不起成為普遍現象。部分吸毒人員為緩解毒癮,轉而尋求其他麻精藥品、新精神活性物質及未列管物質進行替代濫用,或交叉濫用非慣用毒品以滿足毒癮。全年查處濫用曲馬多、二氯西泮等麻精藥品和氟胺酮、合成大麻素等新精神活性物質人數增多。
中國毒品主要來自境外,國內地下制造毒品市場占比極小。全年共繳獲海洛因、冰毒、氯胺酮3等類毒品11.7噸,同比下降32%,其中來自境外10.9噸、來自國內渠道0.8噸,分占繳獲毒品總量的92.3%和6.7%。“金三角”地區仍是我國最主要毒源地,境外輸入氯胺酮和可卡因較多,境外輸入大麻多來自北美地區。
國內毒品制造活動繼續萎縮,全年共繳獲毒品656千克,同比下降12.4%,制毒活動在部分省份零星散發,呈現出選址隱蔽、規模小型、分段加工、多點合成等“零、小、散”特點。制毒物品流失不斷減少,全國破獲制毒物品案件287起,同比上升24.8%,繳獲各類制毒物品660.2噸,同比下降48.5%。不法分子為逃避法律監管、規避打擊,不斷研發改進制毒工藝,尋求更多種類非列管化學品用于制毒。
全年共破獲走私、販賣、運輸毒品案件2.7萬起,抓獲犯罪嫌疑人4.1萬人,繳毒10噸,同比分別下降29.9%、31.7%和29.3%。毒品走私販運活動大幅減少,販毒分子不斷改變運毒通道、藏毒手法、販賣方式,多采用受疫情影響小、被查獲風險低的販毒模式。販毒渠道以陸路為主,跨區域販毒活動減少,非接觸式販毒模式突出。全年共破獲涉互聯網販毒案件2761起,繳獲毒品1.2噸,繳毒數量同比增長119%。
(總臺央視記者 陳昱)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