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動感的音樂,一人、一牛同步“嚼啊嚼”,動作仿佛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節奏還能精準卡上點。近日,這樣一條魔性視頻在快手平臺上迅速走紅,令許多用戶直呼“上頭”。視頻中模仿牛反芻的是快手用戶“杜蒙牛郎”(快手號: 3405591930),憑借獨特的內容創意,他成為快手創作者不到兩個月就漲粉5萬多,如今獲贊近百萬。
北漂返鄉青年創業養牛,在快手記錄生活分享快樂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杜蒙牛郎”本名張佳聰,來自黑龍江大慶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一個地處黑龍江西部的養殖大縣,這里幾乎家家戶戶都種地、養牛。張佳聰從小就幫父親放牛,但那時他從未想過,有一天養牛會成為自己的事業。
張佳聰很早便離家北漂,學過體育專業、練過五年散打的他,憑借“能打抗造”的精神在北京摸爬滾打,成為一名高薪白領。但作為獨生子,張佳聰始終牽掛著遠在家鄉的父母。
2021年,母親的一場病讓張佳聰下決心回到杜爾伯特縣。“就算賺再多錢,也不如父母需要你的時候你在身邊。”做出返鄉決定時,張佳聰并沒考慮太多未來,在母親身體狀況穩定后,他才開始琢磨著做點什么。養牛這件事便水到渠成,“農村除了種地就是搞養殖,剛好我們這邊有養殖政策補貼”。去年,張佳聰開啟了牧場創業之路。
家里有20多年養牛基礎,張佳聰的事業順利起步,到現在擁有60多頭牛的規模。但養牛本身是一件比較枯燥乏味的事,早上4點起床,收拾牛圈,喂草喂料喂水,種地收地……張佳聰每天重復著同樣的工作,難免感到無聊,“我就總想,怎么才能把養牛變成讓自己快樂的事”。
他把目光投向了朝夕相處的“牛朋友”們,給每只牛都起了可愛的名字——二妹、妞妞、憨憨等等,空閑時就和這些“朋友”們“做游戲”。后來,張佳聰又想到,可以把自己和牛的日常用短視頻的形式記錄下來,在快手平臺把快樂分享給更多人。
靠創意搞笑內容走紅,不斷優化創作、探索助農新方式
事實上,張佳聰是近六年的快手老用戶,“從家鄉到北京,我身邊的人都刷快手,我也一起刷,喜歡在快手看一些單純美好的事物”。接地氣的三農和治愈的小動物,都是張佳聰常看的內容。在獨自北漂的日子里,這些內容曾給他帶來不少慰藉,如今,他想把這份治愈與美好在自己的快手賬號里延續。
今年4月,張佳聰化身“杜蒙牛郎”,開始在快手發布自己養牛的日常。被牛“偷吻”,給牛擺姿勢、做造型,模仿牛反芻……張佳聰的視頻有兩大特點,一是以牛為主角,二是走創意搞笑的風格。
對于模仿牛反芻,張佳聰的創作初衷是“讓牛牛爆火一下”,在他的設想中,這類內容能引發網友們模仿牛的熱潮。而事實也證明,真誠有趣的分享果然能引起大家的關注與喜愛。
但張佳聰的走紅并非一蹴而就,主要是靠不懈的堅持。在5月的視頻出圈之前,他已經分享過多次模仿視頻,一直不溫不火,不過他始終沒有放棄,不斷拍攝新的模仿內容。與牛合拍時牛并不會配合人,只能人配合牛,一條八九秒鐘的視頻往往是張佳聰耗費數小時的結果。“牛牛有時候東張西望,就只能一直拍,最后在20多遍視頻里選出能發的內容。”
張佳聰沒有視頻團隊,自己一個人又當編導、又當演員、又當剪輯師,但他從未放棄對內容質量的高要求,幾乎所有視頻都不會一遍成型。有一條融入了武術元素的視頻,為了達到最佳拍攝效果,張佳聰反復背著沉重的袋子摔在地上。
因為“嚼啊嚼”視頻出圈后,張佳聰依舊保持幾乎每天一條的更新節奏。高考前夕,他還和牛合拍配上自己寫的文案為高考考生加油助威,獲得不少點贊。在他看來,真正火的是牛不是自己,“我還是一如既往能給粉絲們帶來快樂就好”。“杜蒙牛郎”快手賬號的評論區不乏粉絲的花式調侃,在張佳聰看來,快手的粉絲都比較活躍,快手接地氣的氛圍也格外適合自己。“我發的東西粉絲們都能看懂、引起共鳴。”
如今,張佳聰也在拍攝更多元的內容,比如養牛前和養牛后的“反差變裝”,還有家鄉宣傳的MV。他希望能創新更多方式帶給大家開心,與此同時也通過自己的影響力讓家鄉被更多人認識。接下來他還想要嘗試直播帶貨的形式助農,為家鄉乃至黑龍江的優質農產品代言。
而在線下,張佳聰已經把助農落實到行動中。他的牧場每年能帶動30多家五保戶增收,他也計劃著擴大規模,進一步為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松花江網編輯 李明丹)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