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新型毒品犯罪呈上升趨勢(副題)
中工網訊(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盧越)6月26日是第36個“6·26”國際禁毒日。最高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當前我國毒品犯罪形勢特點。2018年至2022年,全國法院一審審結毒品案件數量持續下降,新型毒品犯罪呈上升趨勢。
2018年至2022年,全國法院一審審結毒品案件數量持續下降。毒品案件在全部刑事案件中的占比,從2018年的8.35%降至2022年的3.59%。案件分布地域化特征明顯,全國法院一審審結毒品案件排名前10位的省份,仍主要集中在西南、華南、華東和華中地區。
源頭性毒品犯罪呈現新態勢。國內規模化制毒犯罪得到有效遏制,傳統重點省份制毒活動持續大幅萎縮,制毒犯罪逐漸呈現地域分散化、規模小型化、流程分段化等特點。末端毒品犯罪大幅下降。近5年,隨著我國吸毒人員數量逐年下降以及戒毒管控措施不斷加強,毒品消費市場持續萎縮。
此外,新型毒品犯罪呈上升趨勢。涉案毒品呈現傳統、合成、新型毒品“三代并存”格局,且新的替代濫用物質不斷出現。犯罪網絡化、智能化特點突出。毒品犯罪網上和網下交織更為緊密,“互聯網+物流寄遞+電子支付”等非接觸式犯罪手段逐漸成為毒品販運新的常態,利用GPS定位追蹤監視運毒的案件增多。
各級人民法院依法嚴懲走私、制造、大宗販賣等源頭性毒品犯罪、具有武裝掩護、以暴力抗拒查緝等嚴重情節的毒品犯罪以及累犯、毒品再犯等主觀惡性深、人身危險性大的毒品犯罪分子,加大對新型毒品犯罪、侵害青少年以及危害農村地區毒品犯罪的懲處力度,并更加注重從經濟上制裁毒品犯罪。同時,人民法院認真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對于罪行較輕或者具有從寬處罰情節的毒品犯罪分子,依法兌現政策,做到寬以濟嚴、罰當其罪。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