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全球發展倡議將為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發揮重大作用
作為落實全球發展倡議的重要舉措之一,全球共享發展行動論壇首屆高級別會議將于7月9日至10日在北京舉辦。中國農業大學國際發展與全球農業學院名譽院長李小云近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當前世界正處于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關鍵階段,全球發展倡議以其現實性、前瞻性和包容性等特點,將對落實2030年議程發揮重大作用。
李小云認為,全球范圍內經濟社會發展不均衡對全球發展構成重大挑戰,推動落實2030年議程,應以保障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權為導向。全球發展倡議倡導南北雙方相向而行,共建團結、平等、均衡、普惠的全球發展伙伴關系,目的就是不讓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人掉隊。
(資料圖片)
在李小云看來,“以人民為中心”作為全球發展倡議秉持的核心理念,對解決不均衡問題有重大意義。他表示,在中國實現現代化的進程中,最廣大人民群眾始終是受益主體,隨著中國經濟發展,中國人民收入大幅增長、福利大幅提升,社會公共服務水平得到明顯改善,這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最生動的實踐。
自2021年9月中方提出全球發展倡議以來,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支持倡議,近70個國家加入“全球發展倡議之友小組”。全球發展倡議的八大重點領域全面覆蓋2030年議程所有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
李小云指出,全球發展倡議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響應,充分證明了這一倡議的現實意義。“全球發展倡議強調發展經驗和道路的多樣性,而不是只遵循發達國家的發展經驗,為廣大南方國家走出符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注入信心、指明方向。”
全球共享發展行動論壇首屆高級別會議將由中國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主辦。會議期間,將圍繞全球發展倡議八大重點合作領域有關議題舉辦分論壇。
“擁有14億多人口的中國所取得的脫貧成就對全球減貧事業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李小云說,中國一直將減貧經驗的交流與分享作為其推動南南合作和全球發展合作的重要內容之一,致力于促進合作國家長遠的能力建設和內生動力提升。
在談到糧食安全時,李小云指出,推動全球糧食安全治理體系變得更加公正合理,是維護全球糧食安全的重要路徑。面對氣候變化、自然災害等問題,推動生產技術創新迫在眉睫,發達國家應在這方面承擔更多義務,提供更多支持。“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實現自身糧食安全既滿足了本國發展需要,也是對全球發展的重要貢獻。”
今年6月發布的《全球發展倡議落實進展報告》顯示,隨著全球發展促進中心等機構相繼成立,倡議落實機制正不斷健全;全球發展倡議項目庫首批50個務實合作項目清單,涉及減貧、糧食安全、工業化等多個領域,其中10多個項目已經實施完畢,目前項目庫務實合作項目總數已突破100個,近40個發展中國家正從中受益;過去一年,中國政府立項安排1000期人力資源開發合作項目,已提供2萬個培訓名額,幫助發展中國家提升自主發展能力。
全球共享發展行動論壇首屆高級別會議的舉辦,將成為落實全球發展倡議的最新進展。“一步一個腳印。”李小云表示,不難看出,中國對落實全球發展倡議有著清晰的規劃和足夠的誠意。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匯聚更多發展合力,推動2030年議程加快落實。(記者馬卓言)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