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為母則剛”。在面對孩子的問題上,無論是什么困難,她們都毫無怨言,因為在她們心里孩子要遠比她們重要。
在磐石市河南街道梅河社區就有這樣一位堅強的母親——閻喜廷,67年間,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細心呵護著患有先天性腦癱的女兒,直到孩子2022年離世。而當年,醫生曾斷言“孩子活不過10歲”。
“情重如許,守諾若山。”閻喜廷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撐起了一個艱難的家,用行動詮釋著母愛的偉大,曾獲“江城好人”“吉林好人”稱號。
【資料圖】
1953年,18歲的閻喜廷與丈夫宮鳳祥結為夫妻,1955年生下女兒宮玉蘭,本該是幸福、溫馨的小家庭,但醫院的檢查結果卻如五雷轟頂般壓在了夫妻二人身上:孩子被確診為腦癱。
閻喜廷明白,女兒可能將終身臥床,生活無法自理。當時,親戚朋友都勸她“放棄”這個孩子。面對親朋好友的建議,閻喜廷看著襁褓中的孩子,怎么也下不了決心。最后她說:“我是她的媽媽,只要我還有一口氣,我就要照顧她?!?/p>
此后,閻喜廷與丈夫又陸續有了三個子女。但她對腦癱女兒的照顧卻更加仔細:一日三餐給女兒喂飯、洗臉、洗腳,連女兒大小便她都要攙扶,擦拭;女兒因常年臥床導致腎臟衰竭,每晚需要起夜五六次,都要由她親自為女兒接洗;多年來,閻喜廷從沒睡過一個整覺;女兒從小站立不穩,總是摔倒,頭部經常受傷,舊傷未愈,新傷又起,幾乎沒有完好之處,閻喜廷每天都要為她涂抹新舊傷口。
1999年4月,閻喜廷的丈夫因急性腦出血去世。丈夫臨終前,閻喜廷向丈夫鄭重承諾:會一輩子照顧好他們的女兒!丈夫去世后,生活的重擔一下子都壓在了她一個人身上,她既要掙錢養家,又要照顧癱瘓女兒和其他三個子女。每次工作回來都是身心俱疲,甚至連好好睡一覺都成了一種奢望。
人生在世,人們總會許下各種各樣的承諾,有情到濃時的??菔癄€,有隨口而出的花言巧語,也有珍而重之的許諾。
命運的不公并沒有讓閻喜廷怨天尤人,反而讓她學會了堅強、學會了樂觀。在閻喜廷的精心照料下,女兒奇跡般地活到了67歲。
瘦弱的身體、花白的頭發、深深的皺紋,見證了閻喜廷67年、24000多個日日夜夜嘔心瀝血的付出。但無論苦與累,無論煩與愁,她從未磨滅過“為女兒撐起一片天”的信念。
閻喜廷母女的感人故事得到了各界的關注。2004年,梅河社區得知閻喜廷的生活困境后,積極協調殘聯、民政等相關部門,為閻喜廷的女兒辦理了低保,又陸續找專人上門為她的女兒辦理了殘疾證、醫保證。
閻喜廷不僅是一位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的好母親,還是一個心懷感恩、熱心助人的好人。誰家孩子需要帶的,老人需要照顧的,只要能幫得上,閻喜廷都義無反顧地伸出援手。
一件事堅持67天容易,堅持67年則很難。閻喜廷老人的行為便如一盞明燈懸掛于夜空,不僅詮釋了人間無私的母愛,更詮釋著我們這個民族信守諾言的珍貴價值觀。
(江城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春和 松花江網編輯 孫桂芳)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