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老虎日|聽虎嘯:中國人的虎文化與虎保護
(相關資料圖)
這是野生東北虎在山林中的吼聲,震天動地。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虎象征著勇猛、威嚴。虎被稱為“百獸之王”,體形碩大,體態雄健,額頭上帶著“王”字花紋,自古就受到中國人的敬畏和崇拜。
虎是哺乳綱大型貓科動物,生命力極強,既有耐力又富有智慧。在捕獵群獸時善于隱蔽,不讓對方覺察。中國虎文化,正是以虎的特點為前提,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遠古時代有虎圖騰崇拜,人們在狩獵時對老虎既恐懼又崇敬。伏鳥雙尾青銅虎、神人獸面圖案、金代黃地黑彩雁銜蘆葦紋虎枕……虎造型、虎飾件、虎紋飾等在古代文物中層出不窮,展示著虎文化在中國獨一無二的地位。
在文學、繪畫、戲曲以及神話故事和兒歌中,虎的形象深入人心,是藝術創作的重要靈感和創作元素。漢語中有藏龍臥虎、如虎添翼、生龍活虎、虎視眈眈等成語。
在民俗中,人們就有過年畫虎辟邪、端午佩戴“艾虎”等習俗。人們還以虎為原型縫制虎頭鞋、虎頭帽給小孩穿,有護佑小孩健康成長的寓意。
具象的猛獸成為中華文化流傳千古的文化符號,然而山林里的老虎卻一度瀕臨滅絕。隨著中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人們逐漸認識到,保護老虎這一旗艦物種就是保護生態系統,護虎成為虎文化里新的部分。
2021年,東北虎豹國家公園正式成立,取得的顯著成效讓人們看到重現虎嘯山林的希望。生態意識的提高讓曾經的獵人轉型成為巡護員,當地的村民也開始發展有利于生態保護的綠色產業。
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管理局最新數據顯示,野生東北虎、東北豹的數量已增長至50只和60只,且均處于繁殖高峰期和種群快速增長期。
作為國家公園,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的生態體驗和自然教育功能也在逐步發揮作用,這讓護虎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暑期來臨,不少中小學生走進東北虎豹國家公園,沉浸式接受科普教育。近日,作為這個暑期的首批參觀者,吉林省琿春市第七中學校學生不僅通過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天地空一體化監測系統”,觀看森林里東北虎、梅花鹿等野生動物的最新動態,還深入茫茫林海體驗國家公園的生態魅力。
吉林省琿春市第七中學校的學生正在觀看東北虎動態。新華社記者 司曉帥 攝
“我覺得保護東北虎也保護了我們的生態環境,這就是一種共贏?!爆q春市第七中學校七年級一班學生徐鑫淼說。
在東北虎豹國家公園腹地,東北虎文化節、中小學作文競賽、市民知識競賽等系列活動常年舉辦,“東北虎之鄉”的生態名片讓當地人引以為傲。而野生東北虎的監測畫面不時流出,讓許多人成為東北虎“粉絲”。護虎文化,正在發揚光大。
策劃:王東明
記者:邵美琦、司曉帥
素材支持: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管理局、世界自然基金會
新華社對外部
新華社吉林分社
聯合制作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