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中工網訊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周倩)公安部近日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全國公安機關打擊整治侵犯公民個人信息違法犯罪行為的舉措成效,公布10起典型案例。
其中一起案例顯示,2023年1月,安徽宣城公安機關接群眾舉報,舉報人稱其在一互聯網借貸平臺填寫個人信息申請車輛貸款后,收到本地另一貸款公司的推廣電話,懷疑個人信息被非法買賣。經查,該舉報群眾申請貸款的平臺既無借貸資質也不從事借貸業務,而是一家從事“居間助貸”的中介公司,該公司偽裝成正規借貸公司在搜索引擎、網絡短視頻平臺等發布廣告,吸引有貸款需求人員填寫公民個人信息后,在當事人未授權的情況下,通過代理將相關信息出售給貸款人歸屬地的貸款公司牟利。2023年5月,安徽宣城公安機關對該案開展集中收網,抓獲犯罪嫌疑人39名,打掉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居間助貸”公司3家,涉案金額1600余萬元。
公安部網絡安全保衛局政委孫勁峰表示,以公民個人信息為核心,滋生出電信詐騙、騷擾電話、搶號搶票、網絡水軍、“人肉搜索”等一系列黑灰產業。犯罪分子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的手法復雜多樣,如假冒電商客服騙取信息、利用黑客技術盜取信息、行業“內鬼”泄露信息、手機APP非法采集信息等。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已成為大量涉網違法犯罪的上游犯罪。
據悉,2020年以來公安機關累計偵破侵犯公民個人信息違法犯罪案件3.6萬起,抓獲犯罪嫌疑人6.4萬名,查獲手機“黑卡”3000余萬張、網絡“黑號”3億余個。公安部開展行政執法工作,巡查互聯網企業5.5萬家,辦理行政案件1.3萬余起,處罰了一批超范圍采集公民個人信息的手機APP運營公司,修補安全漏洞3000余個,督導互聯網頭部企業完善用戶數據采集、存儲、使用制度。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4